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席之地

一席之地

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。出自唐杨贵妃的事迹。杨贵妃(717-755年)名玉环,蒲州永乐(今山西芮城)人,开元二十四年入宫,天宝初被封为贵妃,深受唐玄宗宠幸。天宝九载(750年),因事触怒玄宗,被送至宫外。万年尉吉温入奏说:妇人家没有见识,触怒了圣上,但贵妃侍奉皇上已经很久了,与其把她赶出宫外而受辱,还不如不惜宫中的一席之地,赐她死呢?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51《后妃上·玄宗杨贵妃传》2180页:“天宝九载,贵妃复忤旨,送归外第。时吉温与中贵人善,温入奏曰:‘妇人智识不远,有忤圣情,然贵妃久承恩顾,何惜宫中一席之地,使其就戳,安忍取辱于外哉!’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35回:“不妨,我们只须一席之地,将就过一夜,车子叫它在门外罢了。”


偏正 指小小的一点地方或一个应有的位置。明·范受益《寻亲记·相逢》:“单身又无行李,但得~,便可安身。”△多用于位置方面。也作“片席之地”。


【词语一席之地】  成语:一席之地汉语词典:一席之地

猜你喜欢

  • 万里风

    源见“乘风破浪”。喻壮志鹏程。明陈子龙《杂诗》之十四:“亮无万里风,聊从三径约。”

  • 好头谁斫

    《资治通鉴.唐高祖武德元年》:“〔隋炀帝〕又尝引镜自照,顾谓萧后曰:‘好头颈,谁当斫之?’”后因以“好头谁斫”指将受杀戮。清黄遵宪《感事》诗:“闻道诟天兼骂贼,好头谁斫未分明。”【典源】 《资治通鉴》

  • 汤祷桑林

    《吕氏春秋.顺民》:“昔者,汤克夏而正天下,天大旱,五年不收,汤乃以身祷于桑林……用祈福于上帝,民乃甚悦,雨乃大至。”汤逢大旱以身祈雨,后因以“汤祷桑林”谓仁德爱民。汉荀悦《申鉴.杂言上》:“汤祷桑林

  • 来而不往非礼也

    旧时礼节注重有来有往,只有来而无往是不合礼节的。语出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五代.王定保《唐摭言.进士归礼部》:“夫礼尚往来。来而不往,非礼也。”其他只有

  • 走蚓惊蛇

    源见“春蚓秋蛇”。指书体飞动。明杨慎《一枝花》曲:“锦绣额赠新题,走蚓惊蛇;丹青帧模巧样,回鸾舞鹤。”并列 比喻笔势矫健洒脱。明·汤式《一枝花·赠明时秀》:“锦绣额赠新题~,丹青帧摸巧样回鸾舞鹤。”△

  • 桥边得句

    源见“骑驴索句”。谓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唤起诗情,写出佳作。宋范成大《李子永赴溧水过吴访别》诗:“犯寒书剑出春萝,风雪桥边得句多。”

  • 袁绍杯

    《后汉书.郑玄传》:“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,遣使要玄,大会宾客,玄最后至,乃延升上座。身长八尺,饮酒一斛,秀眉明目,容仪温伟。”东汉末年,大将军袁绍镇守冀州时,因慕郑玄才名,曾大宴宾客,邀玄为上宾。玄

  • 卧雪袁安

    源见“袁安高卧”。指居贫而坚守操节的人。清端木埰《百字令.和芋亭》词:“输与卧雪袁安,衡门悄掩,选韵闲中乐。”

  • 与子同袍

    原指战士之间相亲相爱。《诗.秦风.无衣》: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。”后多以“同袍”称好友。唐代许浑《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》诗:“逢秋正多感,万里别同袍。”

  • 结草

    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:“初,魏武子有嬖妾,无子。武子疾,命颗曰:‘必嫁是。’疾病,则曰:‘必以为殉!’及卒,颗嫁之,曰:‘疾病则乱,吾从其治也。’及辅氏之役,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。杜回踬而颠,故获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