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泻千里

一泻千里

指江河的水势奔流直下。唐代李白《赠从弟宣州长史昭》诗:“长川豁中流,千里泻吴会。”后常用来比喻行文的笔调奔放,气势磅礴。明代王世贞《文评》:“方希直如奔流滔滔,一泻千里,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。”方希直:方孝孺,字希直。亦作“一泻百里”。唐代韩愈《贞女峡》诗:“悬流轰轰射水府,一泻百里翻云涛。”


述补 ①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。语本唐·李白《赠从弟宣州长史昭》诗:“长川豁中流,千里泻吴会。”张贤亮《河的子孙》:“河流在冲决了一道道拦障之后会又恢复常态,~——水仍然是水。”②形容事物发展迅速。杨朔《百花山》:“这以后,革命部队真是~,到一九四九年初,便进入北京了。”③比喻文章气势奔放、流畅。明·王世贞《文评》:“方希直如奔流滔滔,~,而潆洄祇侂颇少。”△褒义。也作“一泻百里”、“一泻万里”。


【词语一泻千里】  成语:一泻千里汉语词典:一泻千里

猜你喜欢

  • 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

    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,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得着。 形容古代农村社会景象。语出《老子》八0章:“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《淮南子.齐俗训》:“是故邻国相望,鸡狗之音相闻,而足

  • 剑履

    《史记.萧相国世家》:“关内侯鄂君进曰:‘……萧何第一,曹参次之。’高祖曰:‘善。’于是乃令萧何第一,赐带剑履上殿。”大臣上殿时获特许不脱履,可佩剑,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特殊待遇,也是大臣的殊荣。后用为

  • 宣室前席

    宣室:未央宫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长安故城内西南)正室。前席:人在坐席上渐渐前移。此典指汉文帝在未央宫宣室内听贾谊陈述,听得入神,在坐席上渐渐前移靠近。后以此典比喻君王不重视人才;或用以抒发怀才不遇之情

  • 翘馆

    同“翘材之阁”。宋沈辽《七言奉记三衢赵少师》:“昔年翘馆青衫客,非佛非仙江水东。”【词语翘馆】   汉语大词典:翘馆

  • 鱼龙曼羡

    源见“鱼龙漫衍”。比喻世事变幻。清龚自珍《小游仙词》之六:“顽仙一觉浑瞒过,不在鱼龙曼羡中。”主谓 曼羡,延伸变化。比喻世事变幻。清·龚自珍《小游仙词》:“顽仙一觉浑瞒过,不在~中。”△贬义。用于指世

  • 掣手

    同“掣肘”。《晋书.庾翼传》:“若北无掣手之虏,则江南将不异辽左矣。”【词语掣手】   汉语大词典:掣手

  • 鸿羽

    源见“雁足书”。喻指信使。宋吕诲《和邵尧夫见寄时知邓州》:“冥冥鸿羽在云天,邈阻风音已十年。”【词语鸿羽】   汉语大词典:鸿羽

  • 下方罗赵

    《晋书.卫瓘传》附卫恒:“恒善草隶书,为《四体书势》曰:‘……故英(弘农张伯英)自称“上比崔杜不足,下方罗赵有余”。…’”晋卫恒评论历代著名书法家时,曾誉弘农张伯英草书甚佳,有草圣之称。并说自己上比汉

  • 莫予毒也

    《左传.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晋侯闻之,而后喜可知也,曰:‘莫予毒也己。苏吕臣实为令尹,奉己而已,不在民矣。’”公元前六三三年,楚成王率陈、蔡等国的军队围攻宋国,宋向晋求救。第二年晋文公派兵进攻楚的盟国曹

  • 国冠

    犹言首相。《史记.楚世家》:“楚使昭阳攻齐,陈轸往见,曰:‘愿闻楚国之法,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?’昭阳曰:‘其官为上柱国,封上爵,执珪。’陈轸曰:‘有贵于此者乎?’昭阳曰:‘令尹。’陈轸曰:‘今君已为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