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丁兰刻木

丁兰刻木

应劭《风俗通.愆礼》:“世间共传丁兰克木而事之。”《初学记》卷十七引晋孙盛《逸人传》:“丁兰者,河内人也,少丧考妣,不及供养,乃刻木为人,仿佛亲形,事之若生,朝夕定省。其后,邻人张叔妻从兰妻有所借,兰妻跪报木人,木人不悦,不以借之。叔醉,疾来谇骂木人,以杖敲其头。兰还,见木人色不怿,乃问其妻,妻具以告之,即奋剑杀张叔。吏捕兰,兰辞木人去。木人见兰,为之垂泪。郡县嘉其至孝,通于神明,图其形象于云台也。”旧用为封建孝道之典。清李渔《巧团圆.解纷》:“我姚克承自幼丧亲,常恨没有爹娘奉事,要学丁兰刻木,又记不起当时的面容。”


主谓 二十四孝之一。丁兰东汉河内人,少丧父母,不及供养,乃刻木为像,与妻事之如生。邻人张叔醉骂木像,以杖击其首,兰奋剑杀张,吏捕兰,兰辞木像,像为垂泣。[例]二十四孝之一的~故事具有传奇色彩。△用于忠孝方面。


【典源】《初学记》卷十七引晋·孙盛《逸人传》 曰:“丁兰者,河内人也。少丧考妣,不及供养,及刻木为人,仿佛亲形,事之若生,朝夕定省。其后邻人张叔妻从兰有所借,兰妻跪报木人,木人不悦,不以借之,叔醉疾来谇骂木人,以杖敲其头。兰还,见木人色不怿、及问其妻,妻具以告之,即奋刻杀张叔。吏捕兰,兰辞木人去,木人见兰,为之垂泪。郡县嘉其至孝。”

【今译】 丁兰年少时父母即去世,未来得及供养双亲,于是用木头刻成人,样子模仿他父母的形像,侍奉木人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,早晚都要问安。后来邻居张叔的妻子去向丁兰妻借东西,丁妻去禀告木人,木人不大愿意,就没有借给她。张叔借醉来大骂木人,并用木棒敲它的头。丁兰回家,见木人不高兴,问妻子,妻子将原因告诉了他,丁兰拿剑就把张叔杀了。官吏来逮捕丁兰,丁兰向木人辞别,木人眼中垂泪。当地人都称赞他的孝心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人孝敬父母。

【典形】 丁兰刻木、刻木当严亲、刻木丁兰、似丁兰。

【示例】

〔丁兰刻木〕 元·无名氏《小张屠焚儿救母》:“王祥卧冰标写在史书中,丁兰刻木图画在丹青上。”

〔刻木当严亲〕 三国·曹植《灵芝篇》:“丁兰少失母,自伤早孤茕,刻木当严亲,朝夕致三牲。”

〔刻木丁兰〕 元·武汉臣《散家财天赐老生儿》:“劝你个择邻的孟母,休打这刻木的丁兰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斩蛇逐鹿

    源见“赤帝子”、“中原逐鹿”。喻消灭敌人,争夺天下。明张凤翼《红拂记.同调相怜》:“风尘暗四郊,奋英豪,斩蛇逐鹿谁能料?”并列 比喻封建时代群雄角逐,争夺统治权。语本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高祖被酒,夜

  • 易如翻掌

    同“易如反掌”。元关汉卿《五侯宴》三折:“某领大势雄兵,军行策应,擒拿王彦章易如翻掌。”见“易如反掌”。《醒世恒言》卷20:“倘得侥幸连科及第,那时救父报仇,岂不~!”【词语易如翻掌】  成语:易如翻

  • 陇上嗟

    同“鸿鹄之志”。宋王令《秋日感愤》诗:“蛟龙不是池中物,燕雀焉知陇上嗟?”

  • 陆绩怀橘

    《三国志.陆绩传》:“绩年六岁,于九江见袁术。术出橘,绩怀三枚,去,拜辞堕地。术谓曰:‘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?’绩跪拜曰:‘欲归遗母。’术大奇之。”后因以“陆绩怀橘”为孝亲的典故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胡威

  • 易箦

    《礼记.檀弓上》:“曾子寝疾(卧病),病(古人称病危为病),乐正子春坐于床下,曾元、曾申坐于足,童子隅坐而执烛(子春是曾参的弟子,元、申是参之子)。童子曰:‘华而睆(华美而光亮)!大夫之箦(zé竹席)

  • 天女投壶

    源见“玉女投壶”。称女子游戏。许之衡《一枝花.拟吴梅村听卞玉京弹琴》曲:“多少离鸾怨,别鹄愁,天女投壶碎玉瓯。”

  • 丰城神剑

    同“丰城宝剑”。元耶律楚材《和非熊韵》:“已发丰城神剑出,休嗟暗雪夜光投。”【词语丰城神剑】   汉语大词典:丰城神剑

  • 故态客星狂

    同“故态狂奴”。清吴伟业《岁暮送穆大苑先生往桐庐》诗:“严光如可作,故态客星狂。”

  • 见怪不怪,其怪自败

    见〔见怪不怪,其怪自坏〕。见“见怪不怪,其怪自坏”。《红楼梦》94回:“贾政道:‘ ~’。不用砍他,随他去就是了。”【词语见怪不怪,其怪自败】  成语:见怪不怪,其怪自败

  • 龙蟠虎踞

    汉.刘歆《西京杂记》载:鲁恭王得文木一枚,我以为器,意甚玩之。中山王为赋曰:“既剥既刊,见其文章,或如龙盘虎踞,复似鸾集风翔。”这是以“龙盘虎踞”形容木质花纹的壮美。后用以形容地形雄观险要。常特指南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