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咽李螬

三咽李螬

孟子.滕文公下》:“匡章曰:‘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?居于陵,三日不食,耳无闻,目无见也。井山有李,螬食实者过半矣,匍匐往,将食之;三咽,然后耳有闻,目有见。”

匡章对孟子称美于陵陈仲子,说他生活不依赖于人,是有名的廉士。他举例说,陈仲子三天没有吃东西,看看将死时,爬到井边,吞食被螬虫吃过的李子,连咽三次,方才恢复知觉。后因用为咏廉士之典。

唐.柳宗元《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》:“退想于陵子,三咽资李螬。斯道难为偕,沉忧安所韬。”柳宗元同孟子一样,对陈仲子洁身自好,消极孤独,既无补于世人,也无以自存活的品格虽然表示尊敬,但并不认为可取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虚受

    《易.咸》:“山上有泽,咸。君子以虚受人。”孔颖达疏:“君子以虚受人者,君子法此《咸》卦,下山上泽,故能空虚其怀,不自有实,受纳于物,无所弃遗。”后因以“虚受”谓虚心接受。南朝 梁沈约《为南郡王侍皇太

  • 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

    穷:尽。 要使千里风光尽收眼底,只有再上一层城楼。 表示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。 常用作催人向上进取之语。 语出唐.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高峡《“

  • 误点成物

    同“屏风误点”。唐韦应物《咏徐正字画青蝇》:“误点能成物,迷真许一时。”

  • 柏堂

    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.法云寺》:“河间王 琛最为豪首,常与高阳争衡,造文柏堂,形如徽音殿。置玉井金罐,以金五色绩为绳。***三百人,尽皆国色。”后因以“柏堂”为妓院的代称。清吴伟业《侠少》诗:“柳市博

  • 深根固柢

    亦作深根固蒂,后作根深蒂固。谓根基深固而不可动摇。老子认为,有了治国的根本,统治可以长久维持。这就叫作根扎的深,柢生的牢,延长生命的原则。【出典】:《老子》59章:“有国之母,可以长久。是谓深根固柢,

  • 彩毫还郭璞

    源见“江淹梦笔”。谓文才尽失。唐李群玉《寄长沙许侍御》诗:“未把彩毫还郭璞,乞留残锦与丘迟。”

  • 禹甸

    《诗.小雅.信南山》:“信彼南山,维禹甸之。畇畇原隰,曾孙田之。”毛传:“甸,治也。”朱熹集传:“言信乎此南山者,本禹之所治,故其原隰垦辟,而我得田之。”本谓禹所垦辟之地。后因称中国之地为“禹甸”。宋

  • 陈登傲

    源见“元龙高卧”。指豪放不拘礼俗。明 汤式《一枝花.言志》套曲:“自怜王粲狂,莫怪陈登傲。”

  • 想望风采

    《汉书.霍光传》:“初辅幼主,政自己出,天下想闻其风采。”想望:渴望、思慕。风采:风度神采。指大家都想看到他的风度和神采。后因以“想望风采”作为对人的渴望和仰慕,希望能有幸一见之典故。唐.韩愈《顺宗实

  • 别有乾坤

    见“别有天地”。《金瓶梅》1回:“洞府无穷岁月,壶中~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