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害

三害

晋书.周处传》:“周处字子隐,义兴阳羡人也。……不修细行,……谓父老曰:‘今时和岁丰,何苦而不乐耶?’父老叹曰:‘三害未除,何乐之有?’处曰:‘何谓也?’答曰:‘南山白额猛兽,长桥下蛟,并子为三矣。’处曰:‘若此为患,吾能除之。’……处乃入山射杀猛兽,因投水搏蛟。……处遂励志好学。”

“三害”,三种祸害。晋时阳羡人把为害乡里的周处和南山虎、水中蛟合称“三害”。后周处改过自新,又上山下水除去虎、蛟,于是三害尽灭。后因用为咏三种祸害或除害安民之典。

唐.张祜《晚次荆溪馆呈崔明府》:“况是无三害,弦歌初政成。”


【词语三害】   汉语词典:三害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衣客

    源见“牛衣对泣”。指贫寒之士。宋司马光《又和二月五日夜风雪》:“帘疏声淅沥,灯冷晕微茫。此夕牛衣客,成名不可忘。”【词语牛衣客】   汉语大词典:牛衣客

  • 云龙

    源见“风从虎,云从龙”。比喻君臣风云际会。宋陆游《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》:“云龙际千载,典册冠三公。”亦喻朋友相得。清赵翼《余简稚存诗稚存答诗再简奉酬》:“昔唐有韩 孟,云龙两连翩。”【词语云龙】   

  • 天高地远

    参见:天高地迥见“天高地迥”。元·谷子敬《城南柳》3折:“谁着你锁鸳鸯系不紧垂杨线,今可去觅鸾胶续断弦,遮莫你上碧霄下黄泉,赤紧的~。”【词语天高地远】  成语:天高地远汉语大词典:天高地远

  • 读书种子

    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乙编卷五:“周益公(指诗人周必大)云:‘汉二献皆好书,而其传国皆最远。士大夫家,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?’”读书种子,喻累代读书之人,如种子相传,繁衍不息。《明史.方孝孺传》:“先

  • 拨乱反正

    拨:治理。反:通“返”。谓治理乱世,使之恢复正常安定。《汉书·武帝纪·赞》说:“汉朝建立之后,社会上各种弊病丛生,汉高祖拨乱反正,治理乱世,使之恢复正常安定。文帝、景帝努力使百姓休养生息,安居乐业。”

  • 覆瓮

    同“覆酱瓿”。《北史.韩麒麟传》:“昔扬雄著《太玄经》,当时不免覆瓮之谭,二百年外,则越诸子。”【词语覆瓮】   汉语大词典:覆瓮

  • 岁聿云暮

    岁:年。聿:句中语气词。暮:晚。 一年快过完了。 指年终岁晚。语出《诗.小雅.小明》:“昔我往矣,日月方除,曷云其还,岁聿云暮。”唐.李峤《楚望赋并序》:“岁聿云暮,游子多怀。”唐.陆贽《崔造右庶

  • 斗折蛇行

    唐.柳宗元《柳河东集.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(卷二九):“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其岸势犬牙差互,不可知其源。坐潭上,四面竹树环合,寂寥无人,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。”原是形容永州小石潭周围景致幽深,

  • 不一而足

    原为称美吴公子季札之词,后则泛指某种不好的言行,屡见不鲜。季札是吴王寿梦幼子。寿梦死前,遗命传位季札,而他却坚辞不受,以此扬名列国。公元前544年,他代表吴国出聘鲁国。鲁国《春秋》记载为,“吴子使札来

  • 北辕适粤

    同“北辕适楚”。明刘基《顺斋箴为夏仲珍作》:“北辕适粤,徒劳何为?”见“南辕北辙”。明·刘基《顺斋箴为夏仲珍作》:“~,徒劳何为?”【词语北辕适粤】  成语:北辕适粤汉语大词典:北辕适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