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

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

初以形容上行下效。后则含贬意,意谓上边的作风不好,下边会比上边更不好。滕国国君滕文公死后,滕太子请他的师傅然友去问孟子如何举行丧礼。孟子告以须穿粗布衣、喝稀粥,居丧三年。然而滕国官员皆不赞成。然友受滕太子之命再赴邹国问孟子应怎么办。孟子回答道,孔子说过,君主去世,太子将一切朝事委托给国相料理,自己则喝稀饭,哀伤得面目深黑,一临孝子之位便哀哀痛哭。这样,下属的官吏便没有敢不悲哀的,因为太子带了头。在上位的人有所爱好,下面的人便一定对它爱好得更厉害。君子的德象是风,小人的德象是草,风吹到草上面,草便一定会随着风向而倒伏。太子听后,便按孟子所说举丧,使来吊孝的客人无不满意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滕文公》上:“孟子曰:‘然,不可以他求者也。孔子曰,君薨,听于冢宰,歇粥,面深墨,即位而哭,百官有司莫敢不哀,先之也。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君子之德,风也;小人之德,草也。草上之风,必偃。是在世子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党锢列传》:“夫上好则下必甚,矫枉故直必过,其理然矣。”


【词语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】  成语: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汉语词典: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

猜你喜欢

  • 经纶

    《易.屯》:“云雷屯,君子以经纶。”孔颖达疏:“经谓经纬,纶谓纲纶,言君子法此《屯》象有为之时,以经纶天下,约束于物。”本指整理丝缕、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。后比喻筹画治理国家大事。《礼记.中庸》:“唯天

  • 剡溪棹

    同“剡溪船”。元 吾丘衍《陈公辅听雨轩》诗:“檐花悲歌杜陵老,山雪空回剡溪棹。”

  • 书云

    《左传.僖公五年》:“公既视朔,遂登观台以望而书,礼也。凡分、至、启、闭,必书云物,为备故也。”晋.杜预注:“分,春秋分也。至,冬夏至也。启,立春、立夏。闭,立秋、立冬。云物,气色灾变也。”古时人观天

  • 乞言

    《礼记.文王世子》:“凡祭,与养老、乞言、合语之礼,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。”东汉.郑玄注:“养老、乞言,养老人之贤者,因从乞善言可行者也。”周文王的时候,提倡尊敬并赡养老年人,并注重向他们征求意见,叫做

  • 郢人

    源见“郢匠挥斤”。指与匠石合作的郢人。喻知己,知音。三国 魏嵇康《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》之十五:“嘉彼钓叟,得鱼忘筌。郢人逝矣,谁可尽言?”【词语郢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郢人

  • 渊明径

    源见“陶潜三径”。指隐居家园。宋葛胜仲《鹧鸪天.九月十三日携家游夏氏林亭燕集作并送汤》词:“且渊明径,子遒舫,仲宣楼。”

  • 苦战不侯

    参见“李广难封”。

  • 水田衣

    和尚穿的袈裟的别称。袈裟是集许多长方形布块缝制而成,宛如一块块水田,故称“水田衣”,又称“稻田衣”,“田相衣”。清代钱大听《十架斋养新录》卷十六:“释子以袈裟为水田衣,今杭州神尼塔下,有唐代杭州刺史卢

  • 佩兰

    同“纫兰佩”。唐韩愈孟郊《遣兴联句》:“殷鉴谅不远,佩兰永芬芳。”【词语佩兰】   汉语大词典:佩兰

  • 自惜羽毛

    见“爱惜羽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