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不逞之徒

不逞之徒

原作“不逞之人”,指因不得志而故意为非作歹、犯法乱纪、专干坏事的人。公元前563年,由于郑国执政子驷对田制进行改革,郑国群公子司氏、堵氏、侯氏、子师氏、尉氏的田地都被剥夺了不少。为此,他们聚集五族不得志的那些人一起发动政变,杀死子驷并劫持了郑简公。子产闻知政变消息,即刻调集军队,整顿器械,平定叛乱,郑国又恢复了安定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初,子驷为田洫,司氏、堵氏、侯氏、子师氏皆丧田焉。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,因公子之徒以作乱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史弼传》:“外聚剽轻不逞之徒,内荒酒乐。”


偏正 不逞,不得志,不如意。心怀不满而胡作非为的人。语本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初,子䦉为田洫,司氏、堵氏、侯氏、子师氏皆丧回焉,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,因公子之徒以作乱。”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四是各军大招兵,‘~’去了许多。因此,农运一起,匪患告绝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坏人方面。→亡命之徒 →老师宿儒。也作“不逞之辈”。


解释逞:如愿,满意。本指心怀不满而行为不轨的人。后泛指违法乱纪、为非作歹的人。

出处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初,子驷为田洫,司氏、堵氏、侯氏、子师氏皆丧田焉。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,因公子之徒以作乱。”

子驷是春秋时期郑国人,他拥立郑简公,杀死反对派,成为执政大臣。子驷主持国政后,整治田间沟渠和田埂,损害了贵族司氏、堵氏、侯氏、子师氏的土地。于是这些贵族联合起来,又聚集了一群心怀不满的人,发动叛乱。

叛军攻入国都和宫廷,杀死了子驷,以及司马(最高军事长官)子国、司空(最高工程建设长官)子耳,并劫持了国君。子驷的儿子子西听说有叛乱,因为不作准备就去追赶,所以未获成功,只收敛了父亲的尸首。子国的儿子子产听说后,先安排好守门的警卫,再配合各方面的官吏整顿好防守设备,然后才把家兵排成队列,带领十七辆兵车前去征讨。战斗之前,子产先收拾好父亲的尸体,然后率领部队一举攻破叛乱者的巢穴,平定了这场暴乱。

此后,子产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才能,长期担任郑国的执政大臣,为郑国的稳定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子产治国得到了百姓的拥护,以至于他死后,郑国的壮年人放声大哭,老年人也像小孩一样痛哭流涕。

近义亡命之徒

例句

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,我们对于不逞之徒一定要坚决打击。


【词语不逞之徒】  成语:不逞之徒汉语词典:不逞之徒

猜你喜欢

  • 鹤举鸡群

    同“鹤立鸡群”。明张煌言《与林用圭书》:“若夫盟翁鹤举鸡群,弟所素谂。”

  • 安车软轮

    《史记.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始以蒲轮迎枚生,见主父而叹息。”《汉书.武帝纪》:“遣使者安车蒲轮,束帛加璧,征鲁申公。”颜师古注:“以蒲裹轮,取其安也。”后因以“安车软轮”指尊老聘贤所用的车子。《后汉书

  • 谢池春草

    同“谢池梦草”。宋张榘《孤鸾.次虚斋先生梅词韵》词:“黄昏半窗淡月,照青青、谢池春草。”

  • 顾瞻白云

    同“白云亲舍”。明姚夔《送夏大理归省》诗:“母子去天各一方,顾瞻白云心彷徨。”

  • 绣衣玉斧

    同“绣衣持斧”。元 萨都剌《上内台治书阿鲁图立先茔石》诗:“獬豸峨冠侍紫皇,绣衣玉斧破炎荒。”

  • 逊志时敏

    谦抑其心,时时勉励自己努力好学。《书.说命下》:“惟学逊志,务时敏,厥修乃来。”蔡沈集传:“逊,谦抑也。务,专力也。时敏者,无时而不敏也。逊其志如有所不能;敏于学如有所不及,虚以受人,勤以励己,则其所

  • 率尔人

    《论语.先进》:“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。子曰:‘以吾一日长乎尔,毋吾以也。居则曰:“不吾知也!”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’子路率尔而对曰:‘千乘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;由也为之

  • 啖螯讥尔雅

    《世说新语.纰漏》:“蔡司徒渡江,见彭蜞,大喜曰:‘蟹有八足,加以二螯。’令烹之。既食,吐下委顿,方知非蟹。后向谢仁祖说此事,谢曰:‘卿读《尔雅》不熟,几为《劝学》死。’”晋朝司徒蔡谟把彭蜞当螃蟹吃,

  • 对日

    《后汉书.黄琼传》附“黄琬”:“琬字子琰。少失父。早而辩慧。祖父琼,初为魏郡太守,建和元年正月日蚀,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。太后诏问所蚀多少,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。琬年七岁,在傍,曰:‘何不言日蚀之余,如月

  • 栽杏

    源见“董奉杏成林”。称赞良医医德高尚。明高启《吴县庠训导徐君善医常起人疾求诗赠之》:“病痊不使人栽杏,只要新题满卷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