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二桃杀三士

二桃杀三士

比喻施用阴谋杀人。春秋时代,公孙接、田开疆、古冶子是侍卫齐景公的三个勇士,都能力搏猛虎。有一次,齐相晏婴从他们身旁走过,他们却毫无礼貌。晏婴很生气,对齐景公说,我听说贤明之君蓄养的勇士,对上应当深明君臣大义,对下应当懂长幼之礼,对内可以制止暴乱,对外可使敌人闻风丧胆。这样,上面作国君的赞赏他们的功劳,臣民百姓也佩服其勇,因而他们才位置尊荣,俸禄优厚。现在您所蓄养的这几个猛士,对上不懂君臣大义,对下不懂长幼之礼,对内不能制止暴乱,对外不能镇慑敌人,都是一些危害国家的人,干脆把他们除掉算了。齐景公担心他们勇猛难制,无法除掉。晏子为齐景公设计,请齐景公赐给他们三人两个桃子并要他们各自表功,计功食桃。公孙接叹息道,晏子真是个聪明人,他让我们计功食桃,不接受桃,显得不勇敢;接受了,又桃少人多。看来只好这么办了。便自陈功劳说,我为国君杀过野猪,又亲自和猛虎相搏斗,象我这祥的功劳,恐怕无人可比,可以吃桃子了吧!说完就拿起了一个桃子。田开疆随即说,我手执兵器两次打败敌人,象我这样的功劳,也可以单吃一个桃子吧!随即也拿了一个桃子。古冶子说,我曾护送国君横渡大河,遇到一只凶猛的大鼋,那个家伙把国君的一匹马拖入水底。当时,我潜下水底,一气追了九里路,才杀了那只大鼋。象我这样的功劳,也可以单独食用一个桃子吧!你们为什么不把桃子交出来。说话之间,便抽出宝剑,要和公孙接、田开疆搏斗。公孙接、田开疆说道,我们不如你勇敢,功劳也没有你大,如果占据桃子不交,显得贪婪;为此还有脸活着,就显得不勇敢了。便交出桃子、拔剑自杀。古冶子见状道,两个伙伴自杀,只有我活着,这是不仁;侮辱别人,自己夸耀自己,这是不义;悔恨自己的言行而不去死,这是懦弱。当然他们二人同食一桃也可以,我独得一桃也应该。于是放下桃子,也引剑自杀了。

【出典】:

晏子春秋·内篇谏下》:“公孙接、田开疆、古冶子事景公,以勇力搏虎闻。晏子过而趋,三子者皆不起。晏子入见公曰:‘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,上有君臣之义,下有长率之伦,内可以禁暴,外可以威敌。上利其功,下服其勇。故尊其位,重其禄。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,上无君臣之义,下无长率之伦,内不可以禁暴,外不可以威敌,此危国之器也,不若去之。’公曰:‘三子者,搏之恐不得,刺之恐不中也。’晏子曰:‘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,无长幼之礼。’因请公使少馈之二桃。曰:‘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?’公孙接仰天而叹曰:‘晏子,智人也,夫使公之计吾功者,不受桃是无勇也。士众而桃寡,何不计功而食桃矣。接一搏特猏,再搏乳虎,若接之功,可以食桃,而无与人同矣!’援桃而起。田开疆曰:‘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,若开疆之功,亦可以食桃,而无与人同矣。,援桃而起。古冶子曰:‘吾尝从君济于河,鼋衔左骖,以入砥柱之中流。当是时也,冶少不能游,潜行。逆流百步,顺流九里,得鼋而杀之。左操骖尾,右挈鼋头,鹤跃而出。津人皆曰河伯也,视之则大鼋之首也。若冶之功,亦可以食桃而无与同人矣。二子何不反桃?’抽剑而起。公孙接、田开疆曰:‘吾勇不子若,功不子逮。取桃不让,是贪也;然而不死,无勇也。’皆反其桃,挈领而死。古冶子曰:‘二子死之,冶独生之,不仁;耻人以言,而夸其声,不义;恨乎所行,不死,无勇。虽然,二子同桃而节,冶专桃而宜。’亦反其桃,挈领而死。使者复曰:‘已死矣。’公殓之以服,葬之以士礼焉。”

【例句】:

乐府诗集》卷413,蜀·诸葛亮《梁甫呤》:“一朝被谗言,二桃杀三士。” 唐·李白《惧谗》:“二桃杀三士,讵假剑如霜。”


其他 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。后用以指设计杀人。《晏子春秋·内篇谏下》记载,春秋时公孙接、田开疆、古冶子三人是齐景公的臣子,都以勇力闻名。齐相晏子想除掉他们,就让景公送两只桃子要他们论功吃桃。结果三人都弃桃而自杀。三国蜀·诸葛亮《梁甫吟》:“一朝被谗言,~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计谋方面。


【典源】《晏子春秋·内篇谏下》:“公孙接、田开疆、古冶子事景公,以勇力搏虎闻。晏子过而趋,三子者不起,晏子入见公曰:‘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,上有君臣之义,下有长率之伦,……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,上无君臣之义,下无长率之伦,内不以禁暴,外不可威敌,此危国之器也,不若去之。’公曰:‘三子者,搏之恐不得,刺之恐不中也。’晏子曰:‘此皆力攻勍 (ging) 敌之人也,无长幼之礼。’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,曰:‘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?’公孙接仰天而叹曰:‘……接一搏猏(jian)而再搏乳虎。若接之功,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。’援桃而起。田开疆曰:‘吾仗兵而却三军者现,若开疆之功,亦可以食桃,而无与人同矣。’援桃而起。古冶子曰:‘吾尝从君济于河,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。当是时也,冶少不能游,潜行逆流百步,顺流九里,得鼋而杀之。左操骖尾,右挈鼋头,鹤跃而出。津人皆曰:“河伯也。”若冶视之,则大鼋之首。若冶之功,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,二子何不反 (返) 桃!’抽剑而起。公孙接、田开疆曰:‘吾勇不子若,功不子逮,取桃不让,是贪也; 然而不死,无勇也。’皆反其桃,挈领而死。古冶子曰:‘二子死之,冶独生之,不仁; 耻人以言,而夸其声,不义; 恨乎所行,不死,无勇。虽然,二子同桃而节,冶专其桃而宜。’亦反其桃,挈领而死。使者复曰:‘已死矣。’公殓之以服,葬之以士礼焉。”

【今译】 春秒时齐景公手下有三名勇士,名叫公孙接、田开疆和古冶子,他们都能徒手搏虎,因而以勇力闻名。相国晏子认为三人恃功倨傲,不懂君臣大义,上下礼仪,对内不能防范暴乱,对外不能威慑敌人,是危害国家的祸害,建议景公除掉他们。景公担心他们力大勇猛,难以成功,晏子就请景公赏赐三人二桃,让其论功而取桃,公孙接以自己力搏野猪、猛虎有功,取一桃; 田开疆以自己在敌军面前独自退敌有功,也取一桃; 古冶子以自己跟随国君渡河,亲手杀鼋,保护国君有功,也欲独吃一桃,他拔剑要求前二人交出桃子。公孙接、田开疆觉得不如他勇敢,功劳也没有他大,如持桃不让,则贪婪太甚; 如忝颜苟活,何以言勇? 于是放回桃子而自刎,古冶子见状,认为二人已死,自己独生为不仁; 用言语侮人,自炫为不义; 悔恨自己的言行而不死为怯懦,也放下桃子引剑自杀。这样晏子只用二桃便除去了三人。

【释义】 后指以计谋除掉他人。

【典形】 二士桃、二桃弃、二桃杀三士、齐二桃、齐君果、齐三士、三士、杀三士、园桃讥士骄、费二桃、泣二桃、齐相计。

【示例】

〔二士桃〕 唐·卢象《送凉历下古城西北》:“闲荫七贤地,醉餐二士桃。”〔二桃弃〕 明 · 陈子龙 《赠孙克咸》:“轩冕甘为五鼎烹,壮士翻为二桃弃。”

〔二桃杀三士〕 三国·诸葛亮《梁甫吟》:“一朝被谗言,二桃杀三士。”

〔齐二桃〕 明·王宗正《清江引》:“休夸齐二桃,请看周三饭,博南山人同我懒。”

〔齐君果〕 元·曾瑞《端正好·自序》:“忘飡智士齐君果,不吐嫌兄仲子鹅。”

〔齐三士〕 清·钱谦益《戊辰七月应召赴阙》之二:“长吟颇惜齐三士,抚卷谁知鲁二生。”

〔三士〕 清·程先贞《还山春事》:“五君自醉竹间榻,三士谁怜桃下坟。”

〔杀三士〕 元·张可久《庆东原·次马致远》:“杀三士,因二桃,不如五柳庄前傲。”

〔园桃讥士骄〕 明·陈子龙《留别闇公圣期》“小山足贤隐,园桃讥士骄。”


【词语二桃杀三士】  成语:二桃杀三士汉语词典:二桃杀三士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轩过

    《新唐书.李贺传》:“七岁能辞章。韩愈、皇甫湜始闻未信,过其家,使贺赋诗,援笔辄就,如宿构,自目曰《高轩过》。二人大惊。自是有名。”《高轩过》原是李贺应韩愈、皇甫湜要求自为诗的篇名,后用为文思敏捷、富

  • 一见如故

    同“一见如旧”。宋张洎《贾氏谭录》:“李邺侯(李泌)为相日,吴人顾况西游长安,邺侯一见如故。”见 “一见如旧”。宋·张泪《贾氏谭录》:“李邺侯为相日,吴人顾况西游长安,邺侯~。”【词语一见如故】  成

  • 瑶花

    同“瑶华”。唐陈子昂《东征至淇门答宋参军之问》诗:“碧潭去已远,瑶花折遗谁?”康有为《〈人境庐诗草〉序》:“而诗之精深华妙,异境日辟,如游海岛,仙山楼阁,瑶花缟鹤,无非珍奇矣。”【词语瑶花】   汉语

  • 庄子鼓盆

   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。鼓,击。盆,瓦盆。《庄子.至乐》:“庄子妻死,惠子吊之,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。惠子曰:‘与人居长,子老身死,不哭亦足矣,又鼓盆而歌,不亦甚乎?’庄子曰:‘不然,是其始死也,我独

  • 嗜爪

    宋 顾文荐《负暄杂录.性嗜》:“〔唐〕长庆末,权长孺流滞广陵……有从事蒋传,知长孺有嗜人爪之癖,乃于健步及诸佣保处,得爪甚多,洗濯未清,以纸裹候。长孺酒酣,进曰:‘侍御史远行,有少嘉味献进。’遂以所裹

  • 匡说解颐

    同“匡鼎解颐”。清 珠泉居士《续板桥杂记.丽品》:“每一掉文,如匡说解颐,一数郑家婢泥中之对也。”

  • 千呼万唤始出来

    再三的呼唤才肯出来。 表示不轻易露面。语出唐.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”柳琴《毛主席与溥仪合影照片今何在》(《光明日报》1993年7月13日):“吕厚民希望这张照片能‘千

  • 耳食

    《史记.六国年表序》:“学者牵于所闻,见秦在帝位日久,不察其终始,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”司马贞《索隐》:“言俗学浅识,举而笑秦,此犹耳食,不能知味也。”自己对事物没有真知灼见,却欣欣然

  • 杀人不见血

    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六:“堂堂八尺躯,莫听三寸舌,舌上有龙泉,杀人不见血。”龙泉,剑名。“杀人不见血”,本指杀人不露一丝血痕。比喻有的人专事鼓簧摇舌,拨弄是非,以恶语伤人,危言杀人。后多用以形容杀

  • 冤家路狭

    见“冤家路窄”。《红楼梦》100回:“真正俗语说的,冤家路儿狭,不多几天,就闹出人命来了。”【词语冤家路狭】  成语:冤家路狭汉语大词典:冤家路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