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碑纪功
晋代杜预惟恐自己的功绩湮灭,曾刻两块石碑,一置岘山之上,一沉万山之下。《晋书.杜预传》:“预好为后世名,常言‘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’,刻石为二碑,纪其勋绩,一沉万山之下,一立岘山之上。曰:‘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?’”万山、岘山:均在今湖北省襄阳县附近。
晋代杜预惟恐自己的功绩湮灭,曾刻两块石碑,一置岘山之上,一沉万山之下。《晋书.杜预传》:“预好为后世名,常言‘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’,刻石为二碑,纪其勋绩,一沉万山之下,一立岘山之上。曰:‘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?’”万山、岘山:均在今湖北省襄阳县附近。
《史记.封禅书》:“天子使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,乃以礼祠,迎鼎至甘泉,从行,上荐之。至中山,曣㬈,有黄云盖焉。”后因以“鼎气”指国运昌隆的吉祥之兆。唐杨炯《庭菊赋》:“乃有邕乡贵族,薛县名家,共汾河之鼎
源见“孟嘉落帽”。称美风流倜傥、气度宽宏的名士风度。宋徐铉《九月十一日寄陈郎中》诗:“前日龙山烟景好,风前落帽是何人?”
参见:访江楼
《汉书.郊祀志上》:“黄帝以仙上天,群臣葬其衣冠。”后因用“衣冠冢”称只埋葬死者衣冠的坟墓。宋范致明《岳阳风土记》:“宝慈观乃张真人炼丹飞升之所,弟子葬其衣冠,俗谓之衣冠冢。”【词语衣冠冢】 汉语
同“桃梗”。明 卓发之《与汤海若先生书》:“窃以国朝诗人,王 李诸家,如桃梗土偶,石女木童,略具冠簪面目耳。”【词语桃梗土偶】 成语:桃梗土偶
同“壶公杖”。元吴存《满江红.谢番丞荐举》词:“倚我一枝壶叟杖,为公三弄桓伊笛。”
《左传.襄公二年》:“楚君以郑故,亲集矢于其目。”杜预注:“谓鄢陵战,晋射楚王目。”孔颖达疏:“集,是鸟止之名;矢,有羽似鸟,故亦称集也。”后以“集矢”喻指群起指摘。清平步青《霞外攟屑.杜牧之》:“至
亦作飞扬跋扈、骄横跋扈。意为专横暴戾,欺上压下。梁冀(?-159年)字伯卓,其父梁商为大将军,妹为顺帝后。顺帝死后,与其妹梁太后先后拥立冲帝、质帝,专擅朝政达二十年。他欺上压下,党羽满朝,骄奢淫暴,诛
《礼记.曲礼下》:“立则磬折垂佩。”孔颖达疏:“臣则身宜偻折如磬之背,故云磬折也。”后因以“腰如磬”形容屈身事人。唐刘禹锡《学阮公体三首》之三:“不学腰如磬,徒使甑生尘。”
同“襄王梦”。唐李白《襄阳歌》:“襄王云雨今安在,江水东流猿夜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