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仰人鼻息

仰人鼻息

形容不能自主,依赖别人生存,袁绍(?-202年)字本初,汝南汝阳(今河南商水县)人,累世显宦。灵帝时,为大将军何进属吏,与诛十常侍。董卓专权,出为渤海太守。初平元年(190年)纠集各路军阀,兴兵讨伐董卓。为了实行割据,图谋袭取韩馥盘据的冀州(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)。他先派公孙瓒以讨伐董卓为名率军南下冀州,向韩馥施加压力,随又使谋士荀谌前赴冀州对韩馥进行威胁。韩馥被迫表示愿意让出冀州,对此韩馥手下耿武、闵纯、沮授坚决反对。他们说:“冀州虽处边鄙,但是兵精粮足。袁绍没有地盘,又是孤军远来,只能依赖我们才能存在。就好象一个婴儿依赖成人一样,如果断绝奶水供应,立即便会饿死,为什么把一个好端端的冀州拱手送人呢!”韩馥因为智术短浅,没有采纳这一意见,终于交出冀州,换来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奋威将军。而袁绍成为冀州牧后,却一下子成了占有地盘最大的军阀。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74第2378页《袁绍传》……馥长史耿武、别驾闵纯、骑都尉沮授闻而谏曰:“冀州虽鄙,带甲百万,谷支十年。袁绍孤客穷军,仰我鼻息,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,绝其哺乳,立可饿杀,奈何欲以州予之?”

【例句】:

北齐·杜弼《檄梁文》“解其倒悬,仰人鼻息。”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“转思三十里非遥,何必仰息他人。”


述宾 仰,依赖;鼻息,呼吸。比喻依赖别人,看别人的脸色行事。语本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袁绍孤客穷军,仰我鼻息,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,绝其哺乳,立可饿杀!”凌力《星星草》:“我李如秀虽是一介寒儒,终究是正人君子,既不~,又不曾做非礼非法之事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以形容没有骨气,丧失尊严。→寄人篱下 ↔自力更生。 也作“仰承鼻息”。


解释仰:依靠,依赖。比喻依靠别人以求得生存或看别人的脸色行事。

出处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袁绍孤客穷军,仰我鼻息,譬犹婴儿在股掌之上,绝其哺乳,立可饿杀。”
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董卓趁机把持了朝政。公元190年,袁绍与堂弟后将军袁术、冀州牧韩馥等人同时起兵,共同讨伐董卓。董卓得知袁绍起兵,就把袁家留在京城的人全部杀掉。因为袁家世代高官,为人也不错,所以天下之人都非常同情他们的遭遇,豪杰们纷纷投奔袁绍,都打算替他们报仇。

韩馥看见人心都归附了袁绍,内心非常忌恨,害怕对自己不利,经常想办法动摇袁绍的军心。袁绍的谋士逢纪劝袁绍说:“想成就大的事业,就必须先占领一个州作为根据地。现在冀州强大充实,但韩馥才能平庸。咱们可暗中约公孙瓒率军南下,韩馥知道后必然担心恐惧,这时再派一名能言善辩的人向韩馥讲清祸福,他就一定会让位于您。”

袁绍依计而行,韩馥果然同意了。韩馥的手下得知后劝他说:“冀州虽然狭小,能披甲上阵的也有百万,粮食也足够吃上十年。袁绍一个外来人,率领着正处于困境中的军队,依赖着我们的鼻息而生存,好比婴儿在大人的大腿、手掌上一样,不给他喂奶,马上就可以将他饿死。为什么要把冀州送给他呢?”韩馥没有听从手下人的意见,让儿子把印信拿给袁绍,让出了自己的官位。

韩馥性格怯懦多疑,他让位于袁绍后即前去投奔陈留太守张邈,过起了寄人篱下的生活。后来有一次,袁绍派使者到张邈那里商讨事情,两人低声商议,当时韩馥也在座,以为他们在商量谋害自己,非常害怕,就跑到厕所里自杀了。

近义寄人篱下

例句

林黛玉父母早丧,不能不寄居贾府,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。


【词语仰人鼻息】  成语:仰人鼻息汉语词典:仰人鼻息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山朝爽

    同“西山爽气”。宋刘辰翁《水调歌头.和马观复石头渡寄韵》词:“倚遍西山朝爽,行过石头旧渡,久别忽经怀。”

  • 种瓜青门

    源见“东陵瓜”。谓退官归隐田园。清袁枚《老将行》:“朝听禅白社,暮种瓜青门。”

  • 乱世英雄,治世奸贼

    《世说新语.识鉴》:“曹公少时见乔玄,玄谓曰:‘天才方乱,群雄虎争,拨而理之,非君乎?然君实乱世之英雄,治世之奸贼。恨吾老矣,不见君富贵,当以子孙相累。”后汉乔玄有识人之鉴,当曹操少年时,玄就看出他决

  • 江皋珠佩

    同“江妃玉佩”。明杨珽《龙膏记.藏春》:“似江皋珠佩相投,又谁知是弓蛇杯酒。”

  • 坐守穷株

    同“坐守株”。唐罗隐《投永宁李相公启》:“独某行迷要津,坐守穷株。”

  • 寝处

    源见“寝食皮肉”。形容仇恨极深而必报。《聊斋志异.宫梦弼》:“和击桌曰:‘曩年非姥怜赐一瓯粥,更何得旋乡土!今欲得而寝处之。’”【词语寝处】   汉语大词典:寝处

  • 凤领九雏

    《玉台新咏》卷一《古乐府.陇西行》:“凤凰鸣啾啾,一母将九雏。顾视世间人,为乐甚独殊。”凤领九雏,是由“凤凰鸣啾啾,一母将九雏”凝缩而成。后用为咏凤凰之典。唐.杜甫《病柏》诗:“丹凤领九雏,哀鸣翔其外

  • 摇尾乞怜

    摇动其尾以乞求别人垂怜,形容人的卑屈求媚之态。唐代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若俛首帖耳,摇尾而乞怜者,非我之志也。”俛:同“俯”。帖:同“贴”。连动 像狗一样摇着尾巴,请求怜悯。比喻卑躬屈膝地谄媚讨好

  • 参军语带蛮

    源见“蛮语参军”。用以形容幼儿语言的稚气。清顾翰《南乡子.调两幼女》词:“却似婴哥初剪舌,关关,也学参军语带蛮。”

  • 同床异梦

    同睡在一张床上,各做各的梦。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各有各的打算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一卷一章:“但彼等乌合之众,同床异梦,一战即溃。”亦作“同床各梦”。清.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槐西杂志一》:“虽琵琶别抱,已负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