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休戚与共

休戚与共

休,吉庆,美善,福禄;戚,忧愁,悲伤。休戚与共:比喻与人同患难,共安乐,感情息息相通。春秋时期,晋襄公曾孙姬周成人后,根据晋献公以来国内不留群公子的规定而去洛阳,在周大夫单襄公手下当家臣。他年纪虽小,但举止有礼。并且对晋国事务非常关心。晋国有难,他就闷闷不乐;晋国有喜庆之事,他也很高兴。他的这些表现很得单襄公的敬重。单襄公死时,对他的儿子单顷公说,你要好好对待姬周,他这个人将来有可能归国为君。他能与晋国共享欢乐,共分忧愁,这说明他不忘本啊!公元前573年,晋国公卿杀死暴虐无道的晋厉公,将姬周迎回晋国为君,是为晋悼公。

【出典】:

国语·周语》:“晋孙谈之子周适周,事单襄公,……晋国有忧未尝不戚,有庆未尝不怡。襄公有疾,召顷公而告之曰:‘必善晋周,将得晋国。……为晋休戚,不背本也。被文相德,非国何取!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吾与元规(庾亮字)休戚是同,悠悠之谈,宜绝智者之口。” 毛泽东《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》:“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,休戚与共,生死相依,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。”


主谓 荣辱安危,悲喜祸福,共同承受。比喻同甘共苦。乔雪竹《156次东北——西北》:“从这条线一开辟,他就是这车上的常客,在这车上吃、喝、住,尤其是写,这车成了他的第二个家,成了他事业上~的……朋友。”△常用于共同承受甘苦。→风雨同舟。也作“休戚是同”。


【词语休戚与共】  成语:休戚与共汉语词典:休戚与共

猜你喜欢

  • 腹背毛

    汉.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六:“晋平公游于西河而乐,曰:‘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?’船人盍胥跪而对曰:‘主君亦不好士耳!夫珠出于江海,玉出于昆山,无足而至者,犹主君之好也。士有足而不至者,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,

  • 人何以堪

    源见“桓公柳”。谓慨叹时光流逝,年华易失。北周庾信《枯树赋》:“昔年种柳,依依汉南;今看摇落,凄怆江潭。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!”主谓 堪,忍受,能支持。叫人怎么承受得了。形容已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。北周·

  • 一军猿鹤

    源见“猿鹤沙虫”。喻全军尽战死的将士。清 丘逢甲《秋怀次前韵》之八:“百战鱼龙残局短,一军猿鹤故山遥。”

  • 盗嫂

    西汉.司马迁撰《史记.陈丞相世家》:“绛侯(周勃)、灌婴等咸谗陈平曰:‘平虽美丈夫,如冠玉耳,其中未必有也(指徒有其表)。臣闻平居家时,盗其嫂;事魏不容,亡归楚;归楚不中,又亡归汉。’”东汉.班固撰《

  • 解冠

    同“挂冠”。南朝 梁江淹《去故乡赋》:“出汀州而解冠,入溆浦而捐视。”【词语解冠】   汉语大词典:解冠

  • 相如缶

    《史记.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赵王与秦王会渑池,“蔺相如前曰:‘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,请奏盆缶秦王,以相娱乐。’秦王怒,不许,于是相如前进缶,因跪请秦王。秦王不肯击缶。相如曰:‘五步之内,相如请得以颈血贱大

  • 何曾食万钱

    源见“日食万钱”。谓生活奢侈。清袁枚《谢钱观察三伏日赐冬腌菜》诗:“多公冷处留馀味,那用何曾食万钱?”

  • 枕石

    同“枕石漱流”。金刘仲尹《西溪牡丹》诗:“我欲禅居净馀习,湖滩枕石看游鱼。”【词语枕石】   汉语大词典:枕石

  • 凿壁借馀辉

    同“穿壁借馀光”。清赵翼《刘穆庵侍读见余近作枉赠佳章依韵奉答》之三:“旅邸喜仍邻近在,可容凿壁借馀辉。”

  • 丁仪米

    源见“千斛米”。指索要的馈赠。宋黄庭坚《几复答予所赠三物》诗之三:“不取丁仪米,疑成校尉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