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偷梁换柱

偷梁换柱

比喻玩弄手法,暗中以假冒真,或偷换事物的内容。《红楼梦》第九十七回:“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,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,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,真真可怜可叹!”这里的“偷梁换柱”指王熙凤乘宝玉神志不清之时,以宝钗冒充黛玉,与宝玉成婚。


连动 原形容力大无比,后用以喻暗中玩弄手法改换事物的内容或性质。《红楼梦》97回:“偏偏凤姐想出一条~之计,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,竟未能少尽姐妹之情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行为方面。→偷天换日 ↔真实无妄。也作“抽梁换柱”。


解释偷:暗中。梁、柱:古代排列战阵的术语,战阵的前后部位为梁,中央部位为柱,梁、柱部位安排的都是最精锐的士卒。本指暗中抽走盟军最精锐的部队而换上自己最精锐的部队,最终趁机控制、吞并盟军。后用来比喻用欺骗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。

出处《三十六计·并战计》第二十五计:“偷梁换柱:频更其阵,抽其劲旅,待其自败,而后乘之。曳其轮也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九十七回:“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,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。”

《三十六计》中的“并战计”主要讲在军阀混战的状态下,军阀之间时而结盟为友、时而为敌,自己一方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,化盟军之力为己力。“偷梁换柱”之计的要诀就是,要频繁变动盟军的战略部署,抽调他最精锐的部队,等待他自己溃败,然后趁机吞并他的部队和地盘。这就像行车的时候拽住车轮不让前进一样。

红楼梦》第九十七回中讲,林黛玉的丫环紫鹃见黛玉病发,而贾府上下正忙着张罗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,没人可以帮忙,于是求助于大观园内孀居的李纨。李纨在赶往黛玉住处的路上,心里非常难受,大家姐妹一场,更兼黛玉容貌、才情无双,不想她年级小小,就要命归黄泉。更让人心酸的是,偏在这个时候,王熙凤想出了让宝钗冒充黛玉和宝玉结婚的计策,来替宝玉冲喜。因为贾母、王熙凤等人不让大家给黛玉透露宝玉结婚的消息,所以自己也不好到黛玉的住处,使自己在黛玉临终前也不能略尽姊妹之间的情谊,真是可怜可叹。

例句

他耍了一个偷梁换柱的花招,把大家都骗了。


【词语偷梁换柱】  成语:偷梁换柱汉语词典:偷梁换柱

猜你喜欢

  • 漱玉

    晋陆机《招隐诗》:“山溜何泠泠,飞泉漱鸣玉。”后因以“漱玉”指泉流漱石,声若击玉。唐刘长卿《过包尊师山院》诗:“漱玉临丹井,围棋访白云。”唐方干《叙龙瑞观胜异寄于尊师》诗:“夜溪漱玉常堪听,仙树垂珠可

  • 言游弦歌

    源见“武城弦”。称扬地方官吏治政有方。子游,名言偃,故也称言游。元揭傒斯《送刘旌德》诗:“宓氏弹鸣琴,言游亦弦歌。”

  • 洵美且都

    洵:实在。都:娴雅大方。 确实美丽又文雅。 赞美女子仪容之美。语出《诗.郑风.有女同车》:“彼美孟姜,洵美且都。”明.屠隆《文论》:“譬之南威、西子,丽服靓妆,虽非姜姒之雅,端人洵士,或弃而不睨,

  • 玄云歌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四十三引汉班固《汉武内传》:“西王母命使女安法婴歌《玄云》曲。”后因以“玄云歌”指仙歌妙曲。唐李商隐《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》:“口咏《玄云歌》,手把金芙蓉。”【词语玄云歌】   

  • 季氏千金诺

    同“季布千金诺”。唐许浑《寄献三川守刘公》诗:“长闻季氏千金诺,更望刘公一纸书。”

  • 人非木石

    人有感情,不象木石无知无觉。汉代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身非木石,独与法吏为伍。深幽囹圄之中,谁可告愬者!”主谓 人不是树木、石头。比喻人是有感情、有思想的。语本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身非木石,独与

  • 新婚燕尔

    源见“燕尔新婚”。极言新婚欢乐。元 贾固《醉高歌过红绣鞋.寄金莺儿》曲:“乐心儿比目连枝,肯意儿新婚燕尔。”见“燕尔新婚”。蔡东藩《五代史演义》2回:“温正 ~,不愿出师,但即为伪命所迫,没奈何备了粮

  • 聚萤积雪

    同“聚萤映雪”。元关汉卿《玉镜台》一折:“一个白发书生无伎俩,一年一度等选场,守着那聚萤积雪看书窗,几时得出为破虏三军将,入为治国头厅相?”见“囊萤积雪”。元·关汉卿《玉镜台》:“守着那~看书窗,几时

  • 覆楚奔吴

    《史记.伍子胥传》:“(子胥)父奢兄尚都被楚王(楚平王)杀害,子胥奔吴,吴封以申地,故名申胥。与孙武共佐吴王阖闾(音hélǚ)伐楚,五战入郢(音yǐng,楚都郢城),掘平王墓,鞭尸三百。”春秋时,楚国

  • 革裹尸

    同“马革裹尸”。元曹文晦《和山居六咏》之五:“有年自许锸随我,万里谁甘革裹尸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