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光风霁月

光风霁月

雨过天晴后风和月明的景象。用以比喻人心地坦率、气度开朗;或指政治清明、时世太平。宋代黄庭坚《濂溪诗序》:“春陵周茂叔,人品甚高,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。”周茂叔:周敦颐,字茂叔。《大宋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上下三千余年,兴废百千万事,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,阴雨晦冥之时多,衣冠文物之时少,干戈征战之时多。”


并列 ①用于描述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。宋·陈亮《贺周承相启》:“长江大河,足以流转墨客;~,足以荡漾英游。”②用于比喻太平时世。《宣和遗事·元集》:“上下三千余年,兴废百千万事,大概~时少,阴雨晦冥之时多。”③用以比喻人的品格气度。宋·黄庭坚《濂溪诗》序:“舂陵、周茂叔,人品甚高,胸中洒落如~。”※霁,不读作qí。△褒义。用于描写明净、高洁或品格气度。→冰壶秋月 风清月朗 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 光明正大 ↔残山剩水 佛口蛇心 苟安一隅。也作“霁月光风”、“光彩霁月”。


“光风霁 ( jì) 月”指雨过天晴之后风和月明的景象,用以比喻太平盛世、政治清明或人的品格气度坦率开朗。

“光风”,指风和日丽。 《楚辞·招魂》: “光风转蕙,泛崇兰些。”王逸注: “光风,谓雨已日出而风,草木有光也。”

“霁月”,指雨过天晴时的夜月。“霁”是什么意思呢? 为什么不说 “明月”而说 “霁月”呢?

霁,《说文·雨部》: “霁,雨止也。”段注: “《释天》: ‘雨济谓之霁。’济,古多训止者。……凡止曰济,雨止则有霁字。…… 《尚书》用济为霁。”由此而知 “霁”读与 “济”同,义为 “雨止”。

“雨止”之月为 “霁月”,此时之月经过风雨之后,所以比平常所见之月更为难得、可贵,故言 “霁月”而不直言 “明月”。

“光风”、“霁月”的景象无比美好,是以用来比喻治世清明或品格高尚。

“霁”义为 “雨止”,亦可引申为雪停云散之义。唐·罗隐 《送傅少府》: “春生绿野吴歌怨,雪霁平郊楚酒浓。”即其例。


【词语光风霁月】  成语:光风霁月汉语词典:光风霁月

猜你喜欢

  • 苌弘化碧

    《庆子.外物》:“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,而忠未必信(信任)。故伍员流于江(指吴王将他的尸体沉入江中);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,三年而化为碧。”苌弘是春秋时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的大夫。刘氏与晋范氏世代通婚姻

  • 红叶之题

    同“红叶题诗”。明张景《飞丸记.旅邸揣摩》:“毕竟是百年姻眷了,数当明白。相会有日,君不见红叶之题乎?”见“御沟红叶”。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邸揣摩》:“毕竟是百年姻眷了,数当明白。相会有

  • 尊拳鸡肋

    源见“刘伶鸡肋”。意谓身体羸弱抵挡不了拳击。明沈受先《三元记.错认》:“由他唾面不须争,只是尊拳鸡肋难抵应。”

  • 檀公画计

    同“檀公策”。宋陆游《悲歌行》:“檀公画计三十六,不如一篇《归去来》。”

  • 斗酒学士

    古代对酒量大的文人或名臣的谑称。出自唐王绩之事迹。王绩,字无功,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。隋末著名学者王通之弟。隋时隐居乡里。唐朝武德年间曾待诏门下省,按旧制每日由官府供酒三升。有人问他:“待诏有何好

  • 陈王宴平乐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七、三国魏.曹子建(植)《名都篇》:“我归宴平乐,美酒斗十千。脍鲤臇胎虾,寒鳖炙熊蹯。鸣俦啸匹旅,列坐竟长筵。”平乐,指汉平乐观。三国魏陈思王曹植,在乐府诗《名都篇》中,咏唱京洛贵族子弟

  • 捉贼见赃,捉奸见双

    捉贼要拿到赃物,捉奸要抓住男女双方。 表示问罪要有真凭实据。语出元.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一折:“常言道:捉贼见赃,捉奸见双。看你这个嘴脸,敢要和我打人命官司,也须得个见证人。”《清平山堂话本.简帖和尚

  • 无缘对面不相逢

    见〔有缘千里来相会,无缘对面不相逢〕。

  • 王祥之孝

    同“王祥卧冰”。北周庾信《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》:“爱亲有王祥之孝,同气有姜肱之睦。”

  • 精卫衔石

    同“精卫填海”。晋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精卫衔石而遇缴,文鳐夜飞而触纶。”【词语精卫衔石】  成语:精卫衔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