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刺虎

刺虎

战国策》:“卞庄子欲刺虎,馆笠子止之曰:‘两虎方且食牛,食甘必斗,斗则大者伤小者死。从伤而刺之,一举必有两获。’”

战国时陈轸说秦惠王,先待齐楚交战,然后乘机出兵,即引卞庄子刺虎为喻。后因把“刺虎”作为一举两得的典故。

南朝.陈徐陵《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》:“刺虎之势,时期卞生。”


【词语刺虎】   汉语词典:刺虎

猜你喜欢

  • 贵冠履,忘头足

    比喻轻本重末。《淮南子.泰族训》:“法之生也,以辅仁义,今重法而弃义,是贵其冠履,而忘其头足也。”

  • 鲇缘竹

    同“鲇鱼上竹竿”。清冯桂芬《五十初度自题小影》诗:“一官蓬岛鲇缘竹,五载枌乡鼠啮藤。”【词语鲇缘竹】   汉语大词典:鲇缘竹

  • 与人善言,暖于布帛;伤人之言,深于矛戟

    布帛:泛指御寒之物。矛戟:均为古代兵器。 对人讲有帮助的话,比穿上布帛还温暖;用言语伤人,比矛戟还厉害。语出《荀子.荣辱》:“虽有戈矛之刺,不如恭俭之利也。故与人善言,暖于布帛;伤人之言,深于矛戟。

  • 醒狂

    同“醒亦能狂”。唐李绅《州中小饮便别牛相》诗:“耻矜学步贻身患,岂慕醒狂蹑祸阶。”【词语醒狂】   汉语大词典:醒狂

  • 衔石填海

    源见“精卫填海”。喻为实现既定目标,不惧力微而奋斗不息。清谭嗣同《报贝元徵书》:“此日之衔石填海,他日未必不收人材蔚起之效。”连动 比喻不畏艰难,坚忍不拔地努力奋斗。语本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炎帝之少

  • 六耳不通谋

    同“六耳不同谋”。元关汉卿《蝴蝶梦》二折:“岂不闻三人误大事,六耳不通谋?”【词语六耳不通谋】  成语:六耳不通谋汉语大词典:六耳不通谋

  • 匡救弥缝

    《左传.僖公二十六年》:“纠合诸侯,而谋其不协,弥缝其阙,而匡救其灾。”后以“匡救弥缝”谓纠正错误,弥补阙失。《晋书.良吏传序》:“外虞孔炽,内难方殷,而匡救弥缝,方免倾覆。”并列 纠正错误,弥补缺失

  • 缘木

    《淮南子.说山训》:“为鱼德者,非挈而入渊,为猿赐者,非负而缘木,纵之其所而已。”东汉.高诱注:“喻为政,官方定物,能文者居文官,能武者居武官,故曰纵之其所而已。”猿猴本善于攀树,不需人去背负其攀登;

  • 荀池

    同“荀令凤池”。唐温庭筠《和太常杜少卿东都修行里有嘉莲》:“同心表瑞荀池上,半面分妆乐镜中。”

  • 三分鼎足

    比喻政治力量三方面分立的局势。元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一折: “想三分鼎足已定。曹操占了中原,孙仲谋占了江东,刘玄德占了西蜀。” ●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 蒯通曰: “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。足下为汉则汉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