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勾漏丹砂

勾漏丹砂

晋书.葛洪传》载:葛洪学得炼丹术,“见天下已乱,欲避地南土……以年老,欲炼丹以祈遐寿,闻交阯出丹,求为勾漏令。”后遂以“勾漏丹砂”称避世养生。宋苏轼《送沈逵赴广南》诗:“勾漏丹砂已付君,汝阳瓮盎吾何耻?”清方文《石臼行.赠崔正谊明府》:“莫疑勾漏乞丹砂,匪向临邛弹绿绮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晋书。葛洪传》:“葛洪字稚川……从祖玄,吴时学道得仙,号曰葛仙公,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,洪就隐学,悉得其法焉。……洪见天下已乱,欲避地南土……以年老,欲炼丹以祈遐寿,闻交阯出丹,求为勾漏令。帝以洪资高,不许。洪曰:‘非欲为荣,以有丹耳。’帝从之。洪遂将子侄俱行。至广州,剌史邓岳留不听去,洪乃止罗浮山炼丹。”

【今译】 晋代葛洪字稚川,其从祖葛玄,在三国吴时学道得仙,号为葛仙公,传授弟子郑隐,葛洪又随郑隐学会炼丹秘术。后来葛洪见天下动乱,想到南方避乱,并炼丹以求长生,听说交阯出丹,请求任勾漏令。晋帝开始不许可,葛洪说:“我不是求官做,是因为那里有丹。”晋帝答应了。葛洪带子侄一起出发。至广州,刺史邓岳将他留住,葛洪于是居罗浮山炼丹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避世养生。

【典形】 丹砂葛洪、葛洪丹井、葛洪心、葛井、葛仙翁、勾漏丹砂、勾漏鼎、稚川隐罗浮、罗浮觅稚川、勾漏药、勾漏令、山中葛稚川、勾漏僻、勾漏砂。

【示例】

〔丹砂葛洪〕 唐·杜甫《奉寄河南韦尹丈人》:“浊酒寻陶令,丹砂访葛洪。”

〔葛洪丹井〕 清·黄景仁《水西和对岩韵》:“谢守题诗亦寂寥,葛洪丹井荒荆枳。”

〔葛洪心〕 唐·皮日休《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》:“从此谒师知不远,求官先有葛洪心。”

〔葛井〕 清·黄鷟来《触事感怀赋赠》:“葛井迹未湮,范舟事堪埒。”

〔葛仙翁〕 唐·钱起《寻华山云台观道士》:“愿言葛仙翁,终年炼玉液。”

〔勾漏丹砂〕 宋·苏轼《送沈逵赴广南》:“勾漏丹砂已付君,汝阳瓮盎吾何耻?”

〔勾漏鼎〕 明·陈子龙《嘉靖王子诗·梁公实》:“搜探勾漏鼎,摇荡罗浮春。”

〔稚川隐罗浮〕 宋·苏轼《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》:“欲从稚川隐罗浮,先与灵运开永嘉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胯下蒲伏

    同“胯下之辱”。蒲伏,同“匍伏”,爬行。宋秦观《人材》:“将如韩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。”偏正 蒲伏同“匍伏”,指爬行。汉将韩信少时曾被迫在淮阴少年双胯之间爬行而过的受辱之事。宋·秦观《人材》:“将如韩信

  • 陆沉

    《庄子.则阳》:“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,是陆沉者也。”郭象注:“人中隐者,譬无水而沉也。”后因以“陆沉”喻隐居。北周庾信《幽居值春》诗:“山人久陆沉,幽径忽春临。”明唐寅《赠南野》诗:“我亦陆沉斯

  • 言鲭

    源见“五侯鲭”。谓言语精美有味。宋黄伯思《东观馀论.跋织锦回文图后》:“国初钱镇州 惟治,尝有《宝子垂绶连环》之诗,亦《锦文》之遗范,而世罕传。故聊附卷左,以资书隽言鲭之余味焉。”【词语言鲭】   汉

  • 秦人鞭石

    同“秦王鞭石”。清 黄鷟来《泗上浮桥新成》诗:“汉使楼船虚涉险,秦人鞭石有何功?”

  • 恨不十年读书

    唐.李延寿《南史.沈攸之传》(卷三七):“攸之晚好读书,手不释卷,《史》、《汉》事多所记忆。常叹曰:‘早知穷达有命,恨不十年读书。’”原为南朝齐沈攸之自叹之言,后借以形容后悔自己读书太少。

  • 敬叔受饷

    《南史.何思澄传》:“何思澄字元静,东海郯人也。父敬叔,齐长城令,有能名,在县清廉,不受礼遗。夏节至,忽榜门受饷,数日中得米二千余斛,他物称是,悉以代贫人输租。”南朝.齐.何敬叔忽榜书于门,公然接受馈

  • 彭尸

    源见“三尸”。本指道家所称在人体内作祟的神怪。借指人之私欲邪念。宋范成大《不寐》诗:“彭尸不得去,罡骑无行色。主客两愁绪,虚室浪生白。”【词语彭尸】   汉语大词典:彭尸

  • 怖鸽

    《涅槃经》二八《大智度论》十一载:有一鸽为鹰所逐,佛以自己身影,遮蔽鸽身,始消鸽之恐怖。佛以身蔽鸽免受鹰的侵害,是普渡众生常行善事一例。古代诗文中常以“怖鸽”作为咏叹穷无所归的典故。唐.欧阳衮《神光寺

  • 箕业

    同“箕裘弓冶”。明李开先《端正好.赠康对山》套曲:“你先公箕业长,你科名囊脱颖。”【词语箕业】   汉语大词典:箕业

  • 挥扇渡江

    源见“顾荣挥扇”。形容从容镇定,稳操胜券的大将风度。清张景祁《曲江秋.马江秋感》词:“挥扇渡江,围棋赌墅,诧纶巾标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