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南风不竞

南风不竞

左传.襄公十八年》:“晋入闻有楚师,师旷曰:‘不害。吾骤歌北风,又歌南风,南风不竞(竞,强劲,不竞是微弱不和的意思),多死声:楚必无功。’”

楚军北侵晋国,晋乐师师旷听到这个军事情报后,用律吕歌唱北风和南风乐曲,用占卜判断敌情(这是一种无有任何科学和事实根据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妄断)。他认为晋国在北,楚国在南,故以北风与南风作为两国的象征。师旷唱南风乐曲,南曲音调微弱而不与律声相和谐,他判断既然南风不竞,楚军必不获利不会有什么进展,故说“不害”。

后以南风不竞,常泛指军事或棋势等两相交锋中,处于南边的一方有失势失利的态势。

世说新语.方正》:“王子敬数岁时,尝看诸门生樗蒲,见有胜负,因曰:南风不竞!”这里的“南风不竞”指樗蒲博戏的局势。

宋.杨万里《海鰌赋》:“牙斯(此以新莽时匈奴单于囊智牙斯侵汉,借指金主完颜亮侵宋)抵掌而笑曰:‘吾固知南风之不竞,今其幕有乌而信焉(参阅本书“楚幕有乌”条)。’”


主谓 南风,南方的音乐。竞,强劲。南方的音乐低沉而不强劲。比喻衰弱不振。清·觉佛《女英雄》:“不料近十年国威扫地,~,中原成游牧之场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形容国家或地区等衰退,不景气方面。也作“不竞南风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晋人闻有楚师,师旷曰:‘不害。吾骤歌北风,又歌南风。南风不竞,多死声。楚必无功。’”晋·杜预注:“歌者吹律以咏八风,南风音微,故曰不竞也。师旷唯歌南北风者,听晋楚之强弱。”

【今译】 晋国听说楚兵前来攻打、乐师师旷说:“不要紧。我先歌北风,又歌南风,南风之音微弱,其中多死声。楚国一定无功而返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衰弱不振; 或形容一方局势不利。

【典形】 北风竞、多死声、南风不竞、南风多死声、南竞、竞南风、师旷审音、师旷觇风、死声多。

【示例】

〔北风竞〕 宋·苏轼《江涨用过韵》:“行看北风竞,来救南风蹙。”

〔多死声〕 唐·贾至《燕歌行》:“南风不竞多死声,鼓卧旗折黄云横。”

〔南风不竞〕 北周·庾信《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》:“既而南风不竞,北道言旋,幕府既开,邦君且止。”

〔南风多死声〕 北周·庾信《拟咏怀》之十一:“楚歌饶恨曲,南风多死声。”

〔南竞〕 清·赵翼《军营夜坐》:“关门风静无南竞,戎索星低欲北流。”

〔竞南风〕 唐·杜甫《最能行》:“此乡之人器量窄,误竞南风疏北客。”

〔师旷审音〕 清·吴伟业《八风诗·南风》:“师旷审音吹不竞,钟仪怀土操谁传。”

〔师旷觇风〕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乐府》:“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,季札鉴微于兴废,精之至也。”


【词语南风不竞】  成语:南风不竞汉语词典:南风不竞

猜你喜欢

  • 轩铜

    同“轩辕镜”。唐黄滔《翰林薛舍人启》:“伏以学士舍人,轩铜照胆,蜀秤悬心。”【词语轩铜】   汉语大词典:轩铜

  • 冰雪聪明

    原指才干非凡。唐代杜甫《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》诗:“生知七曜历,手画三军势。冰雪净聪明,雷霆走精锐。”后用以形容人聪明绝顶。偏正 冰雪,比喻纯净清澈。形容明慧颖悟才干非凡。唐·杜甫《送樊二十三侍御

  • 阿大中郎

    《世说新语.贤媛》:“王凝之谢夫人(道韫)既往王氏,大薄凝之。既还谢家,意大不说(悦)。太傅(谢安)慰释之曰:‘王郎,逸少之子,人材亦不恶,汝何以恨乃尔?’答曰:‘一门叔父,则有阿大、中郎;群从兄弟,

  • 在色之戒

    源见“仲尼垂三戒”。指色欲的戒忌。《剪灯新话.牡丹灯记》:“伏念某丧室鳏居,倚门独立,犯在色之戒,动多欲之求。”【词语在色之戒】  成语:在色之戒汉语大词典:在色之戒

  • 黄菊满东篱

    源见“东篱菊”。指幽隐闲雅的情致。唐司空图《五十》诗:“漉酒有巾无黍酿,负他黄菊满东篱。”

  • 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

    书:原指《尚书》,后泛指书籍。 尽相信《尚书》,不如没有《尚书》。 后常用以戒人不要迷信书本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下》:“尽信《书》则不如无《书》。吾于《武成》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仁人无敌于天下,以至仁

  • 樊须稼

    同“樊迟稼”。樊迟名须。宋辛弃疾《踏莎行.赋稼轩》词:“进退存亡,行藏用舍,小人请学樊须稼。”

  • 怀赵

    《史记.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廉颇居梁久之,魏不能信用。赵以数困于秦兵,赵王思复得廉颇,廉颇亦复思用于赵……赵王以为老,遂不召。楚闻廉颇在魏,阴使人迎之。廉颇一为楚将,无功,曰:‘我思用赵人。’廉颇卒死

  • 下凤皇

    《汉书.黄霸传》:“有诏归颍川太守官,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。前后八年,郡中愈治。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,颍川尤多。”古人认为“凤凰来集”是祥瑞之兆。汉人黄霸为颍川太守,为政清廉,郡中大治,因而凤凰飞集颍川

  • 别识心裁

    见“别出心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