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双管齐下

双管齐下

郭若虚图画见闻志.故事拾遗》:“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。尤于画松特出意象,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,一为生枝,一为枯干,势凌风雨,气傲烟霞。”后因以“双管齐下”比喻两方面或两件事同时进行。茅盾《子夜》八:“他有了这样的盘算:如果李壮飞的话可靠,那岂不是胜似何慎庵的‘钻狗洞’么?当然双管齐下是最妥当的了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:“他轻轻的叩了两下门环,又低声假嗽一两下,为是双管齐下,好惹起院内的注意。”


主谓 原指双手握笔同时作画。今多比喻两件事同时进行。语本唐·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:“唐时张璪善画松,能手执两笔,同时俱下,一作生枝,一作枯干。”《扫迷帚》24回:“小弟愚见,原思~,一边将迷信关头,重重戡破,一边大兴学堂,归重德育,使人格日益高贵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行动。→齐头并进 并驾齐驱 左右开弓↔匹马单枪


解释管:毛笔,画笔。本指两手各握一支毛笔,同时作画。后常用来比喻两方面或两件事同时进行。

出处宋·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·故事拾遗》:“唐张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,尤于画松特出意象,能手握双管,一时齐下,一为生枝,一为枯干,势凌风雨,气傲烟霞。”

张璪(zǎo),字文通,吴郡(今江苏苏州)人,唐代画家。他因为在安史之乱时曾任伪职,所以在政治上不得意。但他作画的水平极高,以至于当时的著名画家毕宏都惊问他是从哪里学来的。

张璪最擅长画山水画,尤以精于画松石而闻名当世,他的松石画中常常能透露出独特的意象。张璪能够一手拿两根毛笔同时作画,更奇特的是,这两支笔可以同时画出不同的景象,一支画出鲜活的松枝,一支画出干枯的树干,表现出的气势超越了风雨和烟霞。他还能用手直接蘸墨在白绢上作画。

他的画作多山水,重灵感,富于激情,是唐代水墨山水画的代表。同时,他所提出的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(师法大自然,同时内心多加揣摩)的创作方法,以及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相统一的绘画主张,在中国美术史上有重大意义,对后世的绘画理论也有很大的影响。

近义齐头并进

例句

他轻轻地叩了两下门环,又低声假嗽一两下,为的是双管齐下,好惹起院内的注意。


【词语双管齐下】  成语:双管齐下汉语词典:双管齐下

猜你喜欢

  • 冯驩鱼

    同“冯谖有鱼”。清吴雯《赠朱赞皇》诗之一:“荣设穆生醴,歌免冯驩鱼。”

  • 同石友

    同“同归”。清钱谦益《和东坡西台诗韵》之三:“并命何当同石友,呼囚谁与报章妻?”

  • 下笔不加点

    同“文不加点”。清叶方蔼《撰西樵考功志文毕寄阮亭户部》诗:“敢云下笔不加点,差喜临文无愧辞。”

  • 姜肱共被

    源见“姜肱被”。形容弟兄友爱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姜肱共被,孔融让果。”【典源】 《后汉书·姜肱列传》:“姜肱字伯淮,彭城广戚人也。家世名族。肱与二弟仲海、季江,俱以孝行著闻。其友爱天至,常共卧起。及各

  • 思贾傅

    同“汉文思贾傅”。宋阮秀实《酹江月.庄王漕六十九》词:“固是守约堂间,鲂斋亭下,要种归来柳。只恐夜深思贾傅,便有锋车迎候。”

  • 假鼋鼍

    《竹书纪年》:“周穆王三十七年,伐楚,大起九师,至于九江,比鼋鼍为梁。”(据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引)据传说周穆王东征楚国,大军至九江,曾用鼋鼍为桥梁渡江。后遂用为咏桥梁之典。唐.杜甫《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

  • 沉舟侧畔干帆过

    沉船的旁边有许多帆船驶过。唐代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诗: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今日听君歌一曲,暂凭杯酒长精神。”现多比喻腐朽的东西周围,新生的东西仍然不断地成长。

  • 靴刀自刺

    源见“靴刀誓死”。谓战死沙场。清朱琦《朱副将战殁他镇兵遂溃诗以哀之》:“公拔靴刀自刺死,大儿相继毙一矢,小者创甚卧草中,贼斫不死留孤忠。”

  • 北山之讥

    同“北山移文”。清 艾宁《与王玉式书》:“抱东篱之志,避北山之讥,春雨迷离,旬余不出。”

  • 不弃故旧

    见“故旧不弃”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故旧无大故,则不弃也;无求备于一人。”【词语不弃故旧】  成语:不弃故旧汉语大词典:不弃故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