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

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

途:途径。致:趋向,目标。 归宿尽管相同,但所走的途径各异;目标虽只一个,但思虑却可多至百种。 比喻得到相同的结果,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。语出《易.系辞下》:“天下何思何虑?天下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。”孔颖达疏:“天下同归而殊途者,言天下万事,终则同归于一,但初时殊异其途路也。一致而百虑者,所致虽一,虑必有百,言虑虽百种,必归于一致也。”宋.徐锴《说文系传》卷三五:“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,语各有伦,而同归于理也。”也引作〔一致而百虑,同归而殊途〕。宋.徐铉《巫马大夫碑铭》:“至大者不可以一概量,至众者不可以一术治。故君子出处语默,屈伸变化,一致而百虑,同归而殊途。”又《出处论》:“或曰:‘伯夷叔齐当文武之世,曷为弃之而处穷也?’答曰:‘圣人一致而百虑,殊途而同归。’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

    原意指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心向背,后则以此强调内部团结对于事业成功有重要的意义。孟子说,得天时不如得地利,得地利又不如得人和。比如这里有座内城三里、外城七里的城邑,敌人包围攻打却无法取胜。敌人

  • 卢前王后

    卢指卢照邻,王指王勃。初唐时,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四人,以文词扬名海内,时人称之为“王杨卢骆”,亦号为“四杰”。但杨炯对这排列却不大满意,自言“吾愧在卢前,耻居王后”后遂以此典比喻文人的名次排比

  • 绕指金

    源见“绕指柔”。指极精湛柔韧之物。明袁宏道《春日同谢于楚等访度门法师》诗:“历尽摧车坂,稍存绕指金。”

  • 二妙

    源见“一台二妙”。称同时而俱负盛名的二人。宋苏轼《游宝云寺》诗:“二妙凋零笔法空,忽惊云海戏群鸿。”【词语二妙】   汉语大词典:二妙

  • 梦入大槐安

    同“梦槐安”。清赵翼《阅欧阳五代史》诗:“忽然梦入大槐安,竟似身登上将坛。”

  • 邵伯讼棠

    源见“召公棠”。邵,通“召”。称扬决狱公正,各得其所。汉王符《潜夫论.爱日》:“讼不讼辄连月日,举室释作,以相瞻视,辞人之家,辄请邻里应对送饷,比事迄,竟亡一岁功,则天下独有受其饥者矣……甚违邵伯讼棠

  • 梁上歌声绕

    源见“馀音绕梁”。形容歌声优美动人,馀韵无穷。明唐寅《忆秦娥.王守谷寿词》词:“祝长生,梁上歌声绕,黄粱梦先觉。”

  • 清都紫府

    同“清都紫微”。宋张孝祥《西江月.代五三弟为老母寿》词:“莫问清都紫府,长教绿鬓朱颜。”【词语清都紫府】  成语:清都紫府汉语大词典:清都紫府

  • 不杀取江南

    《元史.本纪.世祖忽必烈》:“乙未,伯彦等陛辞,帝谕之曰:‘古之善取江南者,唯曹彬一人。汝能不杀,是吾曹彬也。’”又《伯颜传》:“世祖谕之曰:‘昔曹彬以不嗜杀平江南,汝其体朕心,为吾曹彬可也。’”元世

  • 一贵一贱,交情乃见

    一个人经历了“贵”和“贱”两种地位的变化以后,友朋之间的情谊就充分表现出来了。 说明真诚的友谊,只有在一个人从得势变为失势的情况下才能看得出。语出《史记.汲郑列传.赞》:“下邽翟公有言:始翟公为廷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