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放虎归山”。唐陈子昂《上西蕃边州安危事》之一:“夫蕃戎之性,人面兽心,亲之则顺,疑之则乱……今阻其善意,逆其欢心,古人所谓放虎遗患,不可不察。”连动 放走老虎,留有后患。唐·陈子昂《上西蕃边州安危
《战国策.赵策一》:豫让为知伯报仇,伏在桥下刺杀赵襄子,被捉住后,襄子问他为什么一定要为知伯报仇,“豫让曰:‘臣事范中行氏,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,臣故众人报之;知伯以国士遇臣,臣故国士报之。’”战国时,
同“爨下馀”。宋黄庭坚《岁寒知松柏》诗:“牺象沟中断,徽弦爨下残。”【词语爨下残】 汉语大词典:爨下残
同“郭家金穴”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邓通铜山,郭况金穴。”
源见“换鹅书”。指喜好养鹅。清查慎行《山阴道上》诗:“至今似带羲之癖,风俗村村爱养鹅。”
天下的形势,分裂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统一;统一的时间长了,又会出现分裂。 后用以说明社会局面或人际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。语出《三国演义》一回:“话说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”毛泽东《加快手工业的社
源见“九五飞龙”。指皇帝的尊位。《晋书.东海王越传》:“遂裂冠毁冕,幸百六之会;绾玺扬纛,窥九五之尊。”偏正 九五,《易经》卦中爻位名,术士多指是君王的象征。帝王宝位的尊贵。《封神演义》63回:“接成
《吕氏春秋.士容》:“故君子之容,纯乎其若钟山之玉,桔乎其若陵上之木。”东汉高诱注:“纯,美也。钟山之玉,燔以炉炭,三日三夜,色泽不变。”古人说钟山之玉色泽最美,虽燔以火三日三夜而颜色不变。后常用以比
同“献可替否”。《明史.职官志一》:“中极殿大学士……掌献替可否,奉陈规诲。”见“献可替否”。《元史·陈颢传》:“臣愿得朝夕左右,~,庶少裨万一,亦以全臣愚忠。”【词语献替可否】 成语:献替可否汉语
《左传.宣公四年》:“且泣曰:‘鬼犹求食,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!’”杨伯峻注:“馁,饿也。不其馁而,犹言不将饥饿乎,意谓子孙灭绝,无人祭祀之。”后因以“馁而之鬼”指不能享受祭祀之鬼。宋王禹偁《拟长孙无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