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.阳货》:“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。夫子莞尔而笑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?’”朱熹集注:“弦,琴瑟也。时子游为武城宰,以礼乐为教,故邑人皆弦歌也。”后以“武城弦”指礼乐教化。唐高適《遇卢明府有赠》诗:“
宋.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卷七十一“韩定辞”(一作韩令辞):“马彧诗清秀,然意在试其学问。韩于座酬之曰:‘崇霞台上神仙客,学辨痴龙艺最多。威德好将银笔述,丽词堪与雪儿歌。’座宾靡不钦讶。然亦疑银笔之僻也。
《后汉书.范冉传》:“遭党人禁锢,遂推鹿车,载妻子,捃拾自资”。李贤注引晋袁山松《后汉书》:“冉(范冉)去官,尝使儿捃麦,得五斛。邻人尹台遗之一斛,嘱儿莫道。冉后知,即令并送六斛,言麦已杂矣,遂誓不敢
同“鱼书雁帖”。明 史叔考《醉罗歌.题情》套曲:“泪痕一线罗裙绣裾,相思两字鱼笺雁书。”并列 书信。明·史叔考《醉罗歌·题情》:“泪痕一线罗裙秀裾,相思两字~。”△略含褒义。为雅称,且含有珍视的意思。
源见“白驹过隙”。流逝的日影。喻短暂易逝的时光。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六:“彼牵黄臂苍,驰猎于声利之场者,但见衮衮马头尘,匆匆驹隙影儿。”
《晏子春秋.杂下十八》:“婴闻之:圣人千虑,必有一失;愚人千虑,必有一得。”后用“千虑一失”指聪明人即使反复考虑,也难免会有失误。清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卷五:“著书之家,千虑一失,往往有之。”见“智者千
谓小偷。《史记.酷吏列传》:“野无犬吠之盗。”偏正 引起狗叫的盗窃活动,也指小偷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野无~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描绘社会秩序。【词语犬吠之盗】 成语:犬吠之盗汉语大词典:犬吠之盗
源见“拔薤”。借指豪强。前蜀贯休《上孙使君》诗:“宁思子产冰,肯羡任棠薤。”
《左传.宣公十四年》:“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,曰:‘郑昭宋聋,晋使不害,我则必死。’”晋.杜预注:“昭,明也。聋。暗也。”春秋时,楚庄王使大夫申舟出使齐国,嘱其“勿假道于宋”。在孟诸之役,申舟与宋结怨,
老子学说认为曲便是直,应该以曲求直。枉:曲。《老子》第二十二章:“曲则全,枉则直,法则盈,敝则新,少则得,多则惑,关以圣人抱一以天下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