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〔忧人之忧,乐人之乐〕。
指笔、墨、纸、砚四种文具。宋代苏易简著《文房四谱》五卷,分笔谱二卷,砚、墨、纸谱各一卷。宋代叶梦得《避暑录话》卷上:“世言歙州县文房四宝,谓笔、墨、纸、砚也,其实三耳,歙本不出笔、盖出于宣州。”并列
汉.陆贾《新语.无为》:“尧舜之民,可比屋而封;桀纣之民,可比屋而诛者,教化使然也。”所谓“可比屋而封”是说由于时处圣明之朝,社会教育以德化民,社会风尚淳美,这样人们都是有德行的贤人,故比屋而封赠亦不
同“藜阁火”。清唐孙华《送吴振西北游》诗之三:“三条桦烛藜光助,千佛名经蕊榜看。”【词语藜光】 汉语大词典:藜光
朕( ㄓㄣˋ zhèn ):古人自称之词。自秦始皇以后,始专用为皇帝的自称。躬:身。 天下万方如有罪,都归我一身来承担。 古代帝王罪己之辞。语出《书.汤诰》:“罪当朕躬,弗敢自赦,惟简在上帝之心
同“卧薪尝胆”。《清史稿.张煌言传》:“圣贤学问,故每毡雪自甘,胆薪深厉,而卒以成事。”蒋信《读史咏女士》诗:“越国君臣尽胆薪,阿侬愧作女儿身。”【词语胆薪】 汉语大词典:胆薪
《汉书.冯奉世传》:西汉名将冯奉世的两个儿子冯野王和冯立,相继为上郡太守,皆有治绩。“吏民嘉美野王、立相代为太守,歌之曰:‘大冯君,小冯君,兄弟继踵相因循,聪明贤知惠吏民,政如鲁、卫德化钧,周公、康叔
源见“涸辙之鲋”。比喻陷于困境亟待解救的人。唐李白《赠友人》诗之三:“莫持西江水,空许东溟臣。”【词语东溟臣】 汉语大词典:东溟臣
唐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六:“梁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,文士多轻之。信将《枯树赋》以示之,于后无敢言者。时温子昇作《韩陵山寺碑》,信读而写其本,南人问信曰:‘北方文士何如?’信曰:‘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。薛
见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”。李劼人《大波》:“他向老五端锦笑说:‘除非真正讲革命,讲排满的乱党分子,才可以说~,但这类人,全中国能有好多?’”【词语民不畏死】 成语:民不畏死汉语大词典:民不畏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