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捉发吐哺

捉发吐哺

捉发:手握头发。吐哺(bǔ补):吐出口中咀嚼之食物。此典指周公旦自述洗头时握住头发,吃饭时吐出食物,忙于接待贤人。后以此典比喻求贤若渴、礼贤下士,延揽人才。周公旦,姬旦,也称叔旦。因封地在周(今陕西岐山县境),史称周公,又称周公旦。助周武王姬发灭商纣王。周武王死后,周成王姬诵年幼,由叔父周公旦摄政(代皇帝处理政务)。周公旦于是辅佐周成王姬诵,让他长子伯禽代替自己到鲁国(都曲阜,今山东曲阜)去作鲁公。周公旦告戒伯禽说:“我是周文王(姬昌)儿子,周武王弟弟,周成王叔父,我在天下之地位也不低贱,然而我洗一次头就三次握住头发,吃一顿饭就三次吐出口中食物,起身接待士人,还担心失去天下贤人。你到鲁国去,要谦虚谨慎,不要因为你是国君而骄傲自大,看不起别人。”此典又作“吐哺迎国士”、“周公吐哺”、“吐握”、“一沭三握发”、“三吐忘疲”、“勿惮吐捉勤”、“三哺”、“三握发”、“发一握”、“周公发”、“发握三”、“周三饭”、“吐哺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33《鲁周公世家》1518页:“于是卒相(xiàng向,辅佐)成王,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。周公戒伯禽曰:‘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于天下亦不贱矣。然我一沐(mù目,洗头发)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子之鲁,慎无以国骄人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援晓之曰:‘天下雄雌未定,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,与图成败,反修饰边幅,如偶人形,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?’” 三国魏·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,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” 三国魏·曹丕《善哉行》:“慊慊下白屋,吐握不可失。” 三国魏·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一沐三握发,后世称圣贤。” 南朝梁·刘孝绰《司空安成王碑》:“德大心小,居高志卑,再握不倦,三吐忘疲。” 唐·韩愈《和李相公览物兴怀》:“勿惮吐捉勤,可歌风雨调。” 唐·白居易《和微之春日投简》:“重土过三哺,轻才抵一铢。” 唐·邵谒《论政》:“贤哉三握发,为有天下忧。” 宋·苏轼《次韵景仁留别》:“会当闻公来,倒屣发一握。” 宋·辛弃疾《念奴娇·三友同饮》:“寄食王孙,丧家公子,谁握周公发。” 宋·汪元量《杭州杂诗和林石田》之七:“有客肠回九,无人发握三。” 明·王宗正《清江引》:“休夸齐二桃,请看周三饭,博南山人同我懒。” 清·丘逢甲《次韵答友人》:“横槊当歌万虑空,复闻吐哺有周公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六鳞

    唐.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卷十七《广动植》二:“鲤,脊中鳞一道,每鳞有小黑点,大小皆三十六鳞。”宋.许?《彦周诗话》:“段成式《与温庭筠云蓝纸》诗曰:‘三十六鳞充使时,数番犹得表相思。’盖龙八十一鳞,鲤三

  • 桃三李四

    种桃三年结实,种李四年结实。宋代陆佃《埤雅》卷十三:“谚曰:‘白头种桃。’又曰:“桃三李四,梅子十二。’言桃生三岁,便放花果,早于梅李,故首虽已白,其花子之利可待也。”【词语桃三李四】  成语:桃三李

  • 痼烟霞

    同“痼疾烟霞”。宋范成大《廛居久不见山今年益衰此兴亦阑矣》诗:“平生痼烟霞,岁晚成俗物。”

  • 坐而待毙

    同“坐以待毙”。明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.史九》:“善良之民,坐而待毙。”见“坐以待毙”。茅盾《子夜》12:“他说明了消极的‘自立政策’——不仰赖银钱业的放款,就等于~;只有先战胜了老赵,打破了老赵指挥下

  • 醉酒高阳

    源见“山公醉酒”。指纵饮醉酒。明王逢《忆旧游》诗之一:“醉酒高阳里,题诗左氏庄。”

  • 骑凤奏箫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结成美满的姻缘。清舒位《古意四首寄海珊》之一:“何处然犀求玉镜,又看骑凤奏琼箫。”

  • 傅说霖

    《书.说命上》载:高宗(商王武丁)得说于傅岩,爰立作相,置诸左右。命之曰:“朝夕纳诲,以辅台德。若金,用汝作砺;若济巨川,用汝作舟楫;若岁大旱,用汝作霖雨。”后因以“傅说霖”为称颂贤臣为民造福之典。亦

  • 渴尘

    唐卢仝《访含曦上人》诗:“三入寺,曦未来。辘轳无人井百尺,渴心归去生尘埃。”后以“渴尘”谓思友心切。明李东阳《赐藕》诗:“郭北芳菲怀故里,江南风味忆西湖。渴尘此夜消应尽,未羡金茎与玉壶。”【词语渴尘】

  • 趋人之急,甚己之私

    趋:疾走,奔赴。 急速地奔赴别人的急难,超过自己的私事。 形容人热心帮助别人,胜过关心自己。语出《史记.游侠列传》:“鲁朱家者,家无余财,衣不完采,食不重味,乘不过軥牛。专趋人之急,甚己之私。”张

  • 李阳老拳

    同“李阳拳”。清袁枚《五人墓》诗:“李阳老拳一挥臂,万手如星撒平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