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摸金校尉

摸金校尉

文选.陈琳〈为袁绍檄豫州〉》:“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、摸金校尉,所过隳突,无骸不露。”李周翰注:“言操置发丘中郎、摸金校尉之官,所过皆破坏冢墓,以取金宝,而露其骸骨也。”因以“摸金校尉”为诋毁曹操之典。亦借以指贪官暴政。清袁枚随园诗话》卷五:“宋严有翼诋东坡诗:‘误以葱为韭,以长桑君仓公,以摸金校尉为摸金郎中。’”清 杨潮观《下江南曹彬誓众》:“更摸金校尉去遍墟丘,可也庾信悲哀泪更流。”


偏正 古代的武官。转指专门掠夺索取财物的官员。汉·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:“而(曹)操帅将吏、士,亲临发掘,破棺裸尸,掠取金宝……又持置发丘中郎将、~,所过隳突,无骸不露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贪官。


【典源】《文选·陈琳<为袁绍檄豫州>》:“又梁孝王先帝母昆,坟陵尊显,桑梓松柏,犹宜肃恭。而 (曹)操帅将吏士,亲临发掘,破棺裸尸,掠取金宝,至令圣朝流涕,士民伤怀。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,摸金校尉,所过隳突,无骸不露。”《后汉书·袁绍刘表列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汉末,陈琳在为袁绍讨伐曹操的檄文中写道: 梁孝王乃汉景帝同胞兄弟,对其陵墓应肃穆恭敬。然而曹操却率领将士,亲临掘墓,破棺暴尸,掠夺其中的金银财宝,至使天子为之哀泣,吏民为之悲伤。曹操还特别设置发丘中郎将、摸金校尉等职,专营盗墓勾当,所过坟墓,无不毁坏,尸骨暴露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贪官暴政;或指,盗坟掘墓之人。

【典形】 发邱摸金、发丘中郎、摸金、摸金使者、摸金校尉、校尉金、

【示例】

〔发邱摸金〕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檄移》:“发邱摸金,诬过其虐,然抗辞书衅, 皦然露骨矣。”

〔发丘中郎〕 清·顾炎武《岁九月虏令伐我墓柏》:“发丘中郎来,符牒百道声如雷。”

〔摸金〕 宋·苏轼《有言郡东北荆山下》之二:“纵令司马能石, 奈有中郎解摸金。”

〔摸金使者〕 清 · 沈钦圻 《后咏史》:“摸金使者征求遍,指鹿元臣炀蔽多。”

〔摸金校尉〕 清·杨潮观《下江南曹彬誓众》:“更摸金校尉去遍墟丘,可也庾信悲哀泪更流。”

〔校尉金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几复答予》:“不取丁仪米,疑成校尉金。”


【词语摸金校尉】  成语:摸金校尉汉语词典:摸金校尉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汝于成

    又作“玉成”。原为爱之如玉,助之使成之意,后则泛指成全他人之意。周厉王在位时期,任用群小,贪财好货,人民辛劳。召穆公为此作诗对周厉王进行劝谏。他在诗中说,百姓实在太劳苦,该让他们都安宁。治下百姓要爱护

  • 董生下帷

    此典指西汉董仲舒放下帷幕讲学,专心一致。后以此典形容人专心治学,学问精深。董仲舒(前179年-前104年),广川(今河北景县西南)人,因为研究《春秋》,汉景帝时当上博士。他放下帷幕讲读《春秋》,学生们

  • 债台高筑

    源见“逃债台”。形容欠债很多。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三章:“又或商业倒闭,士子落魄,债台高筑而莫避,田庐尽卖而无归,则有跼天蹐地,寻死自尽者矣。”主谓 形容欠了很多债。语本《汉书·诸侯王表序》:“有逃债

  • 九重春色醉仙桃

    九重:指宫门。《楚辞.九辩》:“君之门以九重。”醉:谓桃红如醉。 禁苑内春色满园,桃红似醉。 形容宫中景色。语出唐.杜甫《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》:“五夜漏声催晓箭,九重春色醉仙桃。”元.贾仲名《

  • 枯槁客

    同“枯槁士”。宋司马光《病竹》诗:“园竹久不治,芜没真可吊。岂无枯槁客,萧疏自殊调。”【词语枯槁客】   汉语大词典:枯槁客

  • 责己重以周,待人轻以约

    责:要求。重:严格。周:全面。轻:宽容。约:简略。 对自己要求既严格又全面,对别人要求既宽容又平易。 表示严以责己,宽以待人。语出唐.韩愈《原毁》:“古之君子,其责己也重以周,其待人也轻以约。重以

  • 连城璧

    西汉.司马迁《史记.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赵惠文王时,得楚和氏璧。秦昭王闻之,使人遗赵王书,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”战国时,赵惠文王得到楚国的“和氏璧”,秦昭王愿以十五城换此璧,因其价值连城,故称“连城璧”

  • 莱衣起舞

    同“莱衣彩戏”。元邓文原《祖孝子求母》诗:“想见乡闾欢会处,莱衣起舞对齐眉。”

  • 始终若一

    同“始终如一”。《北史.魏纪三.孝文帝》:“〔太和二十二年春正月〕辛未,诏以穰人首归大顺始终若一者,给复三十年。”见“始终如一”。《北史·魏孝文帝纪》:“诏以穰人首归大顺~者,给复三十年。”【词语始终

  • 循名课实

    犹循名责实。南朝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.章表》:“章以造阙,风矩应明;表以致禁,骨采宜耀,循名课实,以章为本者也。”孙中山《〈民权初步〉序》:“今民国之名已定矣……顾名思义,循名课实,以完成革命志士之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