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文翁教授

文翁教授

汉书.文翁传》:“文翁卢江舒人也。少好学,通《春秋》,以郡县吏察举。景帝末,为蜀郡守,仁爱好教化。见蜀地辟(通僻)陋有蛮夷风,文翁欲诱进之,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,遣诣京师,受业博士,或学律令。减省少府(古代管理财政的机构)用度,买刀布蜀物,赍计吏(上计簿的官吏)以遗博士。数岁,蜀生皆成就还归,文翁以为右职(郡中高职),用次察举,官有至郡守刺史者。又修起学官(学之官舍)于成都市中,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,为除更繇(更,汉代指轮流更替服兵役;繇,同徭,即徭役),高者以补郡县吏,次者为孝弟力田(孝弟力田,为汉代官名,简称孝弟)。常选学官童子,使在便坐(别坐,非正廷)受事。每出行县,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,使传教令,出入闺阎(内中小门,此指门户)。县邑吏民见而荣之,数年,争欲为学官弟子,富人至出钱以求之。繇(通由)是大化。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。至武帝时,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,自文翁之始云。”

汉时文翁在四川做官时,非常重视教育。他兴办学校,选拔青年到京城去培养造就。又革除“更徭”,更选拔一些年轻人到地方工作实践中去锻炼,蜀川的风化因此而大变。后因以“文翁”为称颂循吏的典故。汉.李翕(音xì)《析里桥郙fǔ阁颂》:“佥(众人,大家)曰大(通太,泰)平兮,文翁复存。”(见《隶释》四)唐.王维《送梓州李使君》诗:“文翁翻教授,不敢倚先贤。”诗句以文翁比拟李使君。这两句意思是说:梓州地虽僻陋,但在丰衣足食后,也可施以教化,文翁不以民俗难治而动摇自己的决心,想梓州人民也不会倚仗前贤而翻改文翁广施教授之道,而不遵你李使君的政令吧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战战兢兢

    原意是小心谨慎,后则泛指提心吊胆,恐惧万分。也省作“战兢”。古时有首批评周幽王的诗,作诗的人对当时国势深为不安,认为当时形势如同人面临深渊和走在薄薄的冰层上一样,随时都有失足的危险,使人心惊胆颤。【出

  • 脱骖

    《礼记.檀弓上》:“孔子之卫,遇旧馆人(管理客馆、接待宾客的人)之丧,入而哭之哀,出,使子贡说骖而赙之(说,音tūo,通脱,解下。骖,音cān,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。赙,音fù,以财物助人办丧事)。”公

  • 平康里

    同“平康”。旧题宋尤袤《全唐诗话.裴思谦》:“思谦及第后,作红笺名纸十数诣平康里。”【词语平康里】   汉语大词典:平康里

  • 忧心如酲

    酲( ㄔㄥˊ chéng ):醉酒醒来后的疲惫状态。 心怀忧愁如病酒一般。语出《诗.小雅.节南山》:“不吊昊天,乱靡有定,式月斯生,俾民不宁,忧心如酲,谁秉国成?”毛传:“病酒曰酲。”三国.魏.曹

  • 郝氏书囊

    源见“晒腹”。比喻诗书满腹。唐卢照邻《七日绵州泛舟诗》序:“边生经笥,送炎气以濯缨;郝氏书囊,临秋光而曝背。”

  • 诗亡然后春秋作

    春秋:古代史书名。相传为孔子所作。 原意是说古代圣王采诗以观民风。后来此事被废止,诗也就没有了。于是孔子作《春秋》,以寓善恶褒贬之义。语出《孟子.离娄下》:“王者之迹熄而《诗》亡,《诗》亡然后《春秋

  • 王丹挞子

    《后汉书.王丹传》:“丹子有同门生丧亲,家在中山,白丹欲往奔慰。结侣将行,丹怒而挞之,令寄缣以祠焉。或问其故。丹曰:‘交道之难,未易言也。世称管、鲍,次则王、贡。张、陈凶其终,萧、朱隙其末,故知全之者

  • 玉抵鹊

    源见“荆玉抵鹊”。喻物多则贱。宋陆游《三山卜居作诗以示后人》之二:“荆山之下玉抵鹊,两京春荠论斤卖。”亦喻指肆意挥霍。宋陆游《遣兴》诗:“爱身每戒玉抵鹊,养气要如刀解牛。”【词语玉抵鹊】   汉语大词

  • 子羔灭髭鬓

    《太平御览》三七四引汉班固《幽通赋》注:“卫蒯聩乱,子羔灭髭鬓,衣妇人衣逃得,出曰:‘父子争国,吾何为其间乎?’”注:子羔,即卫大夫高柴。春秋时,卫国蒯聩为夺取政权而作乱,孔子的学生卫臣子羔,穿起妇人

  • 就日瞻云

    《史记.五帝本纪》:“帝尧者,放勋。其仁如天,其知如神。就之如日,望之如云。”尧,名放勋,史称唐尧,他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,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极有德行的部落联盟首领。司马迁歌颂说,假如你要去接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