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望穿秋水

望穿秋水

晋.葛洪《西京杂记》:“卓文君姣好,眉如远山,目如秋水。”

唐.白居易《寄微之》诗:“白头吟处变,青眼望中穿。”

元.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望穿他盈盈秋水,蹙(cù)损他淡淡眉山。”

秋水明净澄澈,用以比眼睛。望穿秋水用以形容对异地亲人的殷切盼望。

清.蒲松龄《聊斋志异.凤阳士人》:“望穿秋水,不见还家,潸潸泪似麻。”


述宾 眼睛都要望穿了。形容殷切盼望。语本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3本2折:“你若不去啊,望穿他盈盈秋水,蹙损他淡淡春山”。《聊斋志异·凤阳士人》:“~,不见还家,潸潸泪似麻。”△多用于描写盼望之语。→望眼欲穿


望穿秋水”形容热切盼望却久候不至的神情与心态,犹言 “望眼欲穿”。

“秋水”指什么呢? 为什么说 “望穿”呢?

“秋水”,这里不是指自然界秋天里的水,而是代指美女的眼睛。人们把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,如袁桷 《题美人图》: “望幸眸凝秋水,倚愁眉簇春山。”像秋水般清澈明亮的眼波又谓之 “秋波”,如言 “秋波传情”、“暗送秋波”,即谓眉目传情之意。“波”即指眼神。

“秋水”、“秋波”皆喻美目而言。“望穿秋水”即言 “望穿了眼睛 ( 望眼欲穿) ”之意。有首歌词有一段唱道: “望穿秋水,不见伊人的倩影。更残漏尽,孤雁两三声。往日的温情,只换得眼前的凄清。梦魂无所依,空有泪沾襟……”其渴望思至之情溢于言表。“望穿秋水”那种热切、巴望、焦虑、祈愿等复杂难言的心态神情,不是一般人所能亲历或理解的。


【词语望穿秋水】  成语:望穿秋水汉语词典:望穿秋水

猜你喜欢

  • 鱼头参政

    此典为鲁宗道立朝刚正、直言敢谏事。鲁宗道(?-1029年)字贯之,毫州谯(今安徽毫县)人。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,再调海盐令,后改歙(shè涉)州(今属安徽)军事判官,再迁秘书丞。陈尧叟又招为河阳通判。宋

  • 攀援桂枝

    《楚辞》汉.淮南小山《招隐士》:“桂树丛生兮山之幽,偃蹇连蜷兮枝相缭。山气巃嵸兮石嵯峨,谿谷崭岩兮水曾波。猿狖群啸兮虎豹嗥,攀援桂枝兮聊淹留。”《楚辞.招隐士》中用“攀援桂枝”为游山玩水之语。后遂用“

  • 洛阳才

    《文选》卷十晋.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终童山东之英妙(终童,指汉代人终军,济南人。曹植《求自试表》称:“昔贾谊弱冠,求试属国,请系单于之颈,而制其命;终军以妙年使越,欲得长缨,占其王,羁致北阙。”),贾生

  • 宝剑存楚

    借指举兵解救国难。唐骆宾王 《咏怀》: “宝剑思存楚,金锤许报韩。” ●汉袁康《越绝书·越绝外传》: 楚王令风胡子求宝剑,“令风胡子之吴,见欧冶子、干将,使人作铁剑。” 得龙渊、太阿、工市三剑。“晋郑

  • 宣室问鬼神

    源见“宣室召”。指汉文帝在宣室问鬼神之事。清顾嗣立《贾傅故宅》诗:“洪炉久已为铜炭,宣室何劳问鬼神?”

  • 雪兴

    同“雪溪清兴”。宋梅尧臣《仲连有夜坐见怀之什因成答章》诗:“何当因雪兴,过此未应迟。”【词语雪兴】   汉语大词典:雪兴

  • 战玄黄

    《易.乾卦》:“龙战于野,其血玄(黑色)黄。”由龙战流血,推及人世间的战争,故后以“战玄黄”形容战争或斗争的激烈残酷。一九四九年四月廿九日,毛泽东同志写了一首七律《和柳亚子先生》送给他。同月,柳在香港

  • 解悬

    源见“解民倒悬”。解救苦难。唐元稹《和乐天赠樊著作》:“解悬不泽手,拯溺无折旋。”【词语解悬】   汉语大词典:解悬

  • 不知老将至

    《论语.述而》:“叶公问孔子于子路,子路不对。子曰:‘女奚不曰,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’”孔子的话意思是说,自己求道之时发愤而忘食,在悟道之后乐而忘忧,为了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

  • 匹妇沟渠

    源见“匹夫小谅”。谓拘守普通妇女的小节。清李渔《蜃中楼.望洋》:“我偷生不为求瓦全,念玉碎,须明声价,怎肯做个匹妇沟渠没帐查?”见“匹夫沟渎”。清·李渔《蜃中楼·望洋》:“我偷生不为求瓦全,念玉碎,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