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桀犬吠尧

桀犬吠尧

战国策.齐策六》:“貂勃(战国齐处士)尝恶田单,曰:‘安平君(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),小人也。’安平君闻之,故为酒而召貂勃,曰:‘单何以得罪于先生,故常见誉于朝?’貂勃曰:‘跖之狗吠尧,非贵跖而贱尧也,狗固吠非其主也。……’”

汉.邹阳《狱中上梁孝王书》:“桀之犬可使吠尧,跖之客可使刺由。”

“桀犬吠尧”、“跖狗吠尧”都是设喻之辞,并非实指其事。桀、跖、尧本不是同时代人。说“桀犬可使吠尧”,“跖客可使刺由”,意思是说主人的恩情一厚,士便能效死相报。后因以“吠尧”、“桀犬吠尧”比喻走狗恶徒仗势欺侮良善,谩骂攻击好人。

郭沫若《满江红》词:“桀犬吠尧堪笑止,泥牛入海无消息。”


主谓 相传桀是夏代暴君,尧是远古贤君。桀狗朝着尧乱叫。比喻坏人攻击好人。也比喻各为其主。语本《战国策·齐策六》:“跖之狗吠尧,非贵跖而贱尧也,狗固吠非其主也。”郭沫若《满江红》:“~堪笑止,泥牛入海无消息。”△贬义。一般用作各为其主向他人攻击。→各为其主 狗吠非主 ↔有奶便是娘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邹阳传》:“ (邹阳)乃从狱中上书曰:‘……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,怀可报之意,披心腹,见情素,堕肝胆,施德厚,终与之穷达,无爱于士,则桀之犬可使吠尧,跖之客可使刺由,何况因万乘之权,假圣王之资乎!’”

【今译】 汉代邹阳为梁者王宾客,因谗下狱。在狱中邹阳上书梁王以表白心迹,其中说:“如您确能克服傲慢而虚心下士,与士人推心置腹,以诚相待,披肝沥胆,施以恩德,不管处于顺境逆境,都同忧患,共安乐,对士人无所吝惜,那么夏桀的狗也可让它向尧狂吠,盗跖的门人也可让他刺杀许由,无论善恶,只知为主人效忠,更何况您握有一国权柄,凭借着君王的威望呢!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比喻一心为主子效命; 或各为其主。

【典形】吠尧之犬、桀犬吠尧。

【示例】

〔吠尧之犬〕 唐·王维《大唐故临汝郡太守韦公神道碑铭》:“吠尧之犬,驱彼六骡; 凭武之狐,犹威百兽。”

〔桀犬吠尧〕 唐·李白《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》:“桀犬尚吠尧,匈奴笑千秋。”


【词语桀犬吠尧】  成语:桀犬吠尧汉语词典:桀犬吠尧

猜你喜欢

  • 富贵逼人来

    《北史.杨素传》:“常令为诏,下笔立成,词义兼美。帝嘉之,谓曰:‘善相自勉,勿忧不富贵。’素应声曰:‘臣但恐富贵来逼臣,臣无心图富贵。’”后因以“富贵逼人来”言不求富贵而富贵自来。明 史槃《梦磊记.奸

  • 风禾尽起

    源见“复风之报”。谓顺应天心,得到天助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.武昌起义清方档案》:“如必不得已,则请去监国之号,仍以醇亲王暂行摄政,以示贬损,如诸臣带罪图功之例。衮衣东归,风禾尽起。此上策也。

  • 负矢还

    源见“负弩”。谓衣锦还乡。唐李商隐《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》诗:“想就安车召,宁期负矢还。”

  • 牛山木

    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牛山之木尝美矣,以其郊于大国也,斧斤伐之,可以为美乎!”孟子的意思是说,齐国牛山的树木曾经是郁郁葱葱极美好的,因为地处大国都城的郊外,人们拿着斧斤经常去砍伐,那又怎能保持其美好呢?

  • 陆通歌凤

    源见“接舆歌凤”。指隐者劝戒贤士避世隐居。唐元稹《放言》诗之四:“宁戚饭牛图底事?陆通歌凤也无端。”【典源】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,曰:‘凤兮凤兮,何德之衰。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

  • 必世

    《论语.子路》:“如有王者,必世而后仁。”邢昺疏:“三十年曰世……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。”后以“必世”指三十年。《北史.崔光传》:“太宗必世重光,业隆玄默。”【词语必世】   汉语大词典:必世

  • 衔环结草

    源见“黄雀报”、“结草以报”。喻受恩深重,竭力图报。元秦简夫《东堂老》楔子:“老夫衔环结草之报,断不敢忘。”《警世通言.赵太祖千里送京娘》:“妾今生不能补报大德,死当衔环结草。”见“结草衔环”。《镜花

  • 闭门扫迹

    同“闭门却扫”。清戴名世《〈禹贡锥指〉序》:“而胡君年逾七十,平生闭门扫迹,上下千古,讨论六经。”见“闭门扫轨”。清·戴名世《〈禹贡锥指〉序》:“而胡君年逾七十,平生~,上下千古,讨论六经。”【词语闭

  • 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

    蹈:顿足。 双手舞起来,双脚跳起来。 形容高兴到极点的情状。语出《文选.卜商〈诗序〉》:“情动于中而形之于言。言之不足,故嗟叹之;嗟叹之不足,故永歌之;永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也。”唐.

  • 不稂不莠

    《诗.小雅.大田》:“既坚既好,不稂不莠。”朱熹集传:“稂,童粱;莠,似苗。皆害苗之草也。”本谓田中没有野草。后以喻不成材或没出息。明毕万《竹叶舟.收秀》:“一身无室无家,半世不稂不莠。”《红楼梦》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