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梦幻泡影

梦幻泡影

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.应化非真分》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、幻、泡、影,如露,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

佛教经书教导佛徒说,世上一切事物都是空的,如梦幻、泡影。后常以喻空虚无凭,不切实际的幻梦。

宋.王铚《四六话》上引丁谓答胡则书:“梦幻泡影,知既往之本无;地水风火,悟本来之不有。”


并列 本为佛教用语,指世上事物虚幻无常,皆如梦境、幻景、水泡或影子。后用以比喻空虚的幻想或虚无缥缈的东西。语本《金刚经·应化非真分》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、幻、泡、影,如露,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唐·贾岛《寄令狐绹相公》:“不无濠上思,唯食圃中蔬;梦幻将泡影,浮生事只此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形容事物的状态。→虚无缥缈 荒诞不经 仙山楼阁 ↔既成事实


【典源】 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·应化非真分》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

【今译】 佛经上讲,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,空虚暂短的,如同梦境、幻术、泡沫和影子,又如同露水和闪电,转瞬即逝,皆应作如此看法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世事虚幻,人生短暂。

【典形】 电泡身、幻泡、露电、梦幻泡影、泡幻、泡影、如泡如电、闪电身、身如泡沫、世界一泡影、露电速、幻泡身、露电身、如露如泡沫、浮生喻泡影。

【示例】

〔电泡身〕 唐·白居易《大德凑公塔碣铭》:“本结菩提香火社,共嫌烦恼电泡身。”

〔幻泡〕 金·元好问《甲辰夏五月积雨》:“幻泡成实相,水乐激哀音。”

〔露电〕 宋·陆游《感事》:“若悟死生均露电,未应富贵胜渔樵。”

〔梦幻泡影〕 唐·贾岛 《寄令狐相公》:“梦幻将泡影,浮生事只如。”

〔泡幻〕 清·黄景仁《飞雪满群山·冰花》:“开原倾刻,色香何许,可知泡幻前因。”

〔泡影〕 唐·白居易《对酒》:“幻世如泡影,浮生抵眼花。”

〔如泡如电〕 宋·范成大《次韵时叙赋乐先生新居》:“百年如泡亦如电,刚欲铸铁充门枢。”

〔闪电身〕 明 ·袁宏道 《放言效元体》之二:“三十年间闪电身,半居白石半红尘。”

〔身如泡沫〕 宋·王安石《读维摩经有感》:“身如泡沫亦如风,刀割香涂共一空。”

〔世界一泡影〕 宋·苏轼《轼近以月石砚屏献》:“久知世界一泡影,大小真伪何足评。”


【词语梦幻泡影】  成语:梦幻泡影汉语词典:梦幻泡影

猜你喜欢

  • 流金

    《楚辞.招魂》:“十日代出,流金铄石些。”东汉.王逸注:“铄,销也。言东方有扶桑之木,十日并在其上,以次更行,其热酷烈,金石坚刚,皆为销释也。”传说上古时有十个太阳,轮流照临,晒得金属和石头都熔化了。

  • 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

    旧指用重金作奖励手段,一定有人勇于为之效力。语出《后汉书.耿纯传》“重赏甘饵,可以聚人者也”李贤注:“《黄石公记》曰:‘芳饵之下,必有悬鱼;重赏之下,必有死夫。’”后多引作〔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〕。唐.

  • 张仪诈割地

    指张仪欺骗楚怀王,只要楚(都郢,今湖北江陵西北)、齐(都临淄,今山东淄博东北)绝交,秦(迁都咸阳,今陕西咸阳东北)可割地通婚。后以此典比喻用权谋机诈欺骗对方。战国时,秦国想要攻打齐国,当时齐、楚两国合

  • 劳苦功高

    出了很多力,吃了很多苦,立下大功。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故遣将守关者,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。劳苦而功高如此,未有封侯之赏,而听细说,欲诛有功之人。此亡秦之续耳,窃为大王不取也!”听细说:听信小人之言。并

  • 婉如游龙

    《文选》卷十九战国楚.宋玉《神女赋》:“步裔裔兮曜殿堂,忽兮改容,婉若游龙乘云翔。”楚.宋玉《神女赋》有“婉如游龙”句,三国魏.曹植《洛神赋》有“婉若游龙”句,都是形容神女体态柔美,动作轻盈,后遂用为

  • 成仁取义

    谓为正义而殉身。详见“孔曰成仁”条。并列 为国家民族牺牲生命。语本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:“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,七尺微躯不敢私有。~之理,略知一二

  • 青过于蓝

    同“青出于蓝”。宋朱熹《答吕季克书》:“其所著书乃如此,若《原说》者,则可谓青过于蓝矣。”见“青出于蓝”。【词语青过于蓝】  成语:青过于蓝汉语大词典:青过于蓝

  • 摇羽毛扇

    《类说》卷四九引南朝 梁殷芸《小说》:“武侯(诸葛亮)与宣王(司马懿)治兵,将战,宣王戎服莅事,使人密觇武侯,乃乘素舆葛巾,持白羽扇指麾,三军随其进止。宣王叹曰:‘真名士也!’”按,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

  • 五彩斑衣

    同“五彩衣”。明高明《琵琶记.蔡公逼试》:“终不然为着一领蓝袍,却落后五彩斑衣。”【词语五彩斑衣】   汉语大词典:五彩斑衣

  • 看杀卫玠

    《世说新语.容止》:“卫玠从豫章至下都,人久闻其名,观者如堵墙。玠先有羸疾,体不堪劳,遂成病而死。时人谓‘看杀卫玠’。”西晋卫玠长得很美。一次出行,人们都来围观,他本有病,经此劳瘁,病情加重死了。后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