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武安振瓦

武安振瓦

武安:今河北武安县西南。此典指秦军驻扎在武安以西,擂鼓呐喊声音震动屋瓦。后以此典比喻军队声威正盛;或形容气势雄大。公元前270年,秦军进攻阏与(今山西和顺),赵惠文王便派赵奢为将,领兵去援救阏与。军队离开邯郸(今河北邯郸)三十里,赵奢向全军下令说:“有谁敢为军事进谏的处死刑。”秦军驻扎在武安以西,擂鼓呐喊,大张声势,武安屋瓦都震动。但秦军最后还是被赵奢率领的赵国军队打败。此典又作“瓦震”、“武安瓦振”、“气振武安瓦”、“武安振瓦”、“振瓦”、“震地瓦声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1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2445页:“王乃令赵奢将,救之。兵出邯郸三十里,而令军中曰:‘有以军事谏者死。’秦军军(军队驻扎)武安西,秦军鼓噪(擂鼓呐喊)勒兵,武安屋瓦尽振(通“震”)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庾信《周柱国慕容公神道碑》:“劬劳役行,辛苦行阵,勇过溺骏,气逾瓦震。” 庾信《拟咏怀》之十二:“武安檐瓦振,昆阳猛兽奔。” 唐·李白《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》:“良牧出祖,烈将登筵。歌酣易水之风,气振武安之瓦。” 李白《发白马》:“武安有振瓦,易水无寒歌。” 明·汤显祖《紫箫记》:“庙算投壶,军威振瓦,豹额麟符,飞腾战伐。” 清·丘逢甲《疾风甚雨海山苍茫》:“震地瓦声飞汉屋,雨空鞭血断秦桥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乃令赵奢将,救之。兵去邯郸三十里,而令军中曰:‘有以军事谏者死。’秦军军武安西,秦军鼓噪勒兵,武安屋瓦尽振。”

【今译】 战国时秦军攻打韩国,赵王派大将赵奢领兵援救。赵奢率军只离开都城邯郸三十里,即扎营不进,并下令:“有进谏军事的处死。”目的是引秦军前来。秦军驻在武安之西,擂鼓呐喊布列军队,使得武安城内的屋瓦都振动了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形容军队声威正盛; 或形容气势雄大。

【典形】 气振武安瓦、瓦震、武安瓦振、武安振瓦、振瓦、震地瓦声、气振长平瓦、屋瓦飞。

【示例】

〔气振武安瓦〕 唐·李白《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》:“良牧出祖,烈将登筵。歌酣易水之风,气振武安之瓦。”〔瓦震〕 北周·庾信《周柱国慕容公神道碑》:“劬劳役行,辛苦行阵,勇过溺骏,气逾瓦震。”

〔武安瓦振〕 北周·庾信《拟咏怀》之十二:“武安檐瓦振,昆阳猛兽奔。”

〔武安振瓦〕 唐·李白 《发白马》:“武安有振瓦,·易水无寒歌。”

〔振瓦〕 明·汤显祖《紫箫记》:“庙算投壶,军威振瓦,豹额麟符,飞腾战伐。”

〔震地瓦声〕 清·丘逢甲《疾风甚雨海山苍茫》:“震地瓦声飞汉屋,雨空鞭血断秦桥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赠处

    《礼记.檀弓下》:“子路去鲁,谓颜渊曰:‘何以赠我?’……〔颜渊〕谓子路曰:‘何以处我?’”处,对待。后以“赠处”为朋友分别时互赠勉励之言的典故。宋司马光《送李揆之推官序》:“古者朋友将别,必有言以相

  • 隐市

    同“隐市门”。唐权德舆《送信安刘少府》诗:“参卿滞孙楚,隐市同梅福。”

  • 鲁人疑海鸟

    源见“鲁禽情”。指违背天性,束缚性情。唐罗隐《村桥》诗:“莫学鲁人疑海鸟,须知庄叟恶牺牛。”

  • 陇坻之书

    《汉书.扬雄传下》载:汉扬雄在《解嘲》中有“留侯画策,陈平出奇,功若泰山,向若阺隤”语。应劭以为“阺隤”指天水 陇氐(同坻)。故以“陇坻之书”指《解嘲》,亦泛指扬雄的著作。《旧唐书.德宗纪论》:“加以

  • 异曲同工

    亦作“同工异曲”。谓曲调不同,精妙相等。唐代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子云、相如,同工异曲。”子云:扬雄字。相如:司马相如。二人都是汉代著名的赋家。并列 曲调虽然不同,但同样精彩美妙。秦牧《蛇和庄稼》:“这事

  • 稠人广众

    稠(chóu绸):多而密。指灌夫在人多聚集场合,推荐夸奖晚辈。比喻人聚极多。灌夫(?——前131年),字仲儒,颍阴(今河南许昌)人。吴、楚等七国之乱时,他与父俱从军,以功任中郎将(统领皇帝侍卫),汉武

  • 论议风生

    《宋史.陈亮传》:“亮为人才气超迈,喜谈兵;论议风生,下笔数千言立就。”因以“论议风生”或“议论风生”形容谈话、写文章生动形象而又风趣。叶圣陶《孤独》:“他们那样自得其乐,那样议论风生,仿佛故意表示一

  • 子猷偏爱

    同“子猷惜此君”。唐 刘兼《新竹》诗:“自是子猷偏爱尔,虚心高节雪霜中。”

  • 毛义持书

    同“毛义捧檄”。唐李峤《檄》诗:“毛义持书去,张仪韫璧行。”

  • 沉灶产蛙

    《国语.晋语九》:“(赵襄子)乃走晋阳,晋师围而灌之,沉灶产蛙,民无叛意。”“沉灶产蛙”以喻洪水。沉灶,洪水淹没了锅灶,老百姓只得悬釜做饭。春秋时,晋智伯水攻赵襄子,城中人家久浸水中,至灶中产蛙。晋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