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残膏剩馥

残膏剩馥

膏,油脂。馥(fù副),香气。指得到前人留下的余泽。亦作“余膏剩馥”、“剩馥残膏”。为《新唐书》称赞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话。杜甫(712-770年),字子美,祖籍襄阳(今湖北襄樊),后迁居巩县(今河南巩县)。青年时代曾长期旅居吴、越、齐、赵等地。天宝十三载(754年),因向唐玄宗献赋受到赞赏,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。“安史之乱”爆发后,只身奔灵武谒见肃宗,任右拾遗,后因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。不久弃官出走,流落成都。经西川节度使严武推荐,为节度参谋,检校工部员外郎。严武死后又携家东下,辗转流离于两湖地区。终因贫病交迫,死于耒阳湘江舟中。他的诗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、残暴,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各种苦难,表达了忧国忧民的炽热感情。在创作艺术上,则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,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历史气息,因此他的作品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故《新唐书》的作者说,唐诗发展到杜甫时,已是气势磅礴,千姿百态,包容了古今诗文的长处。他人或许达不到这种境界,而杜甫则犹有余力。他的“残膏剩馥”,也使后人受惠无穷。

【出典】:

新唐书》卷201《文艺上·杜甫传·赞》5738页:“唐兴,诗人承陈、隋风流,浮靡相矜。至宋之问、沈俭期等,研揣声音,浮切不差,而号‘律诗’,竞相袭沿。逮开元间,稍裁以雅正,然恃华者质反,好丽者壮违,人得一概,皆自名所长。至甫,浑涵汪茫,千汇万状,兼古今而有之,它人不足,甫乃厌余,残膏剩馥,沾丐后人多矣。”

【例句】:

佚名《宣和画谱·人物三·景道》:“景道喜丹青,而无贵公子气,盖亦余膏剩馥所沾丐而然。”清·吴沃尧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49回:“铜琵铁板声声恨,剩馥残膏字字哀。”


并列 膏,油脂。馥,香气。比喻剩余的精华。多就前人著述对他人的创作以及后代文学艺术能起培育、滋养作用而言。清·吴伟业《画中九友歌》:“至尊含笑黄金投,~鸡林求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表示文化永传方面。


【词语残膏剩馥】  成语:残膏剩馥汉语词典:残膏剩馥

猜你喜欢

  • 以雉为凤

    源见“楚凤”。形容人不辨真伪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知音》:“然鲁臣以麟为麏,楚人以雉为凤。”

  • 原宪贫

    《庄子.让王》:“原宪居鲁,环堵之室,茨以生草;蓬户不完,桑以为枢;而瓮牖二室,褐以为塞;上漏下湿,匡坐而弦。子贡乘大马,中绀而表素,轩车不容巷,往见原宪。原宪华冠(戴樗木皮缝制的帽子)縰履(穿没有后

  • 江生笔

    同“江淹笔”。唐薛逢《谢西川白相公寄赐新诗书》:“徒循夫子之墙,未梦江生之笔。”

  • 巵酒酹江

    参见:若弼酹江

  • 竭股肱之力,加之以忠贞

    股肱:股是大腿。肱是胳膊。股肱,比喻帝王左右辅佐得力的臣子。 竭尽辅佐的力量,再加上忠贞。 旧时形容大臣的节操。语出《左传.僖公九年》:“初,献公使荀息傅奚齐,公疾,召之曰:‘以是藐诸孤,辱在大夫

  • 露台不为

    《史记.孝文本纪》:“尝欲为露台,召匠计之,直百金。上曰:‘百金中民十家之产,吾奉先帝宫室,常恐羞之,何以台为!’上常衣绨衣,所幸慎夫人,令衣不得曳地,帏账不得文绣,以示敦朴,为天下先。”封建统治者当

  • 穷途哭

    同“穷途恸哭”。唐杜甫《暮秋枉裴道州手札》诗:“齿落未是无心人,舌存耻作穷途哭。”清顾炎武《哭归高士》诗:“常为扣角歌,不作穷途哭。”

  • 目迷五色

    五代.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八:“贞元中,李缪公先榜落矣。先是出试,杨员外于陵省宿归第,遇程于省司,询之所试。程探靿(注:勒,音yào,靴筒)中得赋稿示之,其破题曰:‘德动天鉴,祥开日华。’于陵览之,谓程

  • 迷蝴蝶

    源见“庄周梦蝶”。指迷幻的梦境。唐李商隐《锦瑟》诗:“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”【词语迷蝴蝶】   汉语大词典:迷蝴蝶

  • 民不可与虑始,而可与乐成

    虑:谋划。始:事业的开端。乐成:欢庆成功。 不能跟一般人商量创新的事,只可在事后跟他们一起乐享其成。语出《商君书.更法》:“语曰:‘愚者闇于成事,知者见于未萌。民不可与虑始,而可与乐成。’”也引作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