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汉水胶船

汉水胶船

指西周昭王率师南巡楚国,因船的胶液化开而死于汉水之中。后以此典比喻帝王被害。周昭王,姬姓,名瑕,康王之子。在位时王道略有缺失。他到南方巡视时在汉水溺死。周昭王死后,周朝廷为忌讳此事,没有向各诸侯报丧。此典又作“胶船”、“汉水入胶船”、“疑胶舟”、“胶舟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4《周本纪》134页:“康王卒,子昭王瑕立。昭王之时,王道微缺。昭王南巡狩(shòu兽,同“巡守”,帝王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),不返,卒于江上。其卒不赴告,讳(huì惠,忌讳)之也。”《正义》引《帝王世纪》云:“昭王德衰,南征,济于汉,船人恶之,以胶船进王,王御船至中流,胶液船解,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乘渍水以胶船,驭奔驹以朽索。” 金·元好问《甲午除夕》:“已恨太官余曲饼,争教汉水入胶船。” 清·王夫之《洞庭秋》之二十六:“萧飒万个撼斑管,迢递千古疑胶舟。” 清·王士禛《过汜光湖怀古》:“胶舟古所戒,遗恨怜昭王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昭王之时,王道微缺。昭王南巡狩不返,卒于江上。”正义引《帝王世纪》云:“昭王德衰,南征,济于汉,船人恶之,以胶船进王,王御船至中流,胶液船解,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。”

【今译】 周昭王时,王权衰微。昭王南巡至汉水时,船人故意用胶粘的船载昭王渡河,船行至中流,胶液化开使船解体,昭王因而被淹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借指帝王被害。

【典形】 汉水入胶船、胶船、胶舟、疑胶舟。

【示例】

〔汉水入胶船〕 金·元好问《甲午除夕》:“已恨太官余曲饼,争教汉水入胶船。”

〔胶船〕 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乘渍水以胶船,驭奔驹以朽索。”

〔胶舟〕清·王士禛《过汜光湖怀古》:“胶舟古所戒,遗恨怜昭王。”

〔疑胶舟〕清·王夫之《洞庭秋》之二十六:“萧飒万个撼斑管,迢递千古疑胶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随蓝

    源见“青出于蓝”。指从师学习。唐张鷟《龙筋凤髓判》卷二:“随蓝改质,实藉招携;题竹书名,良资教授。”【词语随蓝】   汉语大词典:随蓝

  • 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

    让:辞让,拒绝。择:拣选。 泰山不拒绝泥土,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高大;河海不挑剔小水,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。 比喻伟大事功的建立,要从点滴积累开始。 也比喻器量宏大能够包容一切。语出《文选.李斯

  • 苍水呈简

    源见“苍水使”。上古传说苍水神呈给大禹治水用的金简之书。清 王慧《禹陵》诗:“苍水先呈简,防风后至刑。”

  • 悬风槌

    《南史.到彦之传》附《到溉传》:“溉特被武帝(梁武帝萧衍)赏接,每与对棋,从夕达旦。或复失寝,加以低睡。帝诗嘲之曰:‘状若丧家狗,又似悬风槌。’”悬风槌,是嘲笑人坐而欲睡,东倒西歪的样子,恰如槌悬风中

  • 虞歌诀别

    见“霸王别姬”。【典源】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军壁垓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……项王则夜起,饮帐中。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 骏马名骓,常骑之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

  • 结绳之政

    上古之政。结绳:上古没有文字,靠结绳子记事。《史记》司马贞补《三皇纪》:“造书契,以代结绳之政。”汉代孔安国《尚书序》:“古者伏羲之王天下也,始画八卦,造书契,以代结绳之政。”许慎《说文叙》:“及神农

  • 书当快意读易尽,客有可人期不来

    可人:使人满意的人。期:期待。 书读到惬意的地方很快完了,情投意惬的朋友却久等不来。 比喻世事难得尽如人意。语出宋.陈师道《绝句四首》:“书当快意读易尽,客有可人期不来。世事相违每如此,好怀百岁几

  • 连城璧

    西汉.司马迁《史记.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赵惠文王时,得楚和氏璧。秦昭王闻之,使人遗赵王书,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”战国时,赵惠文王得到楚国的“和氏璧”,秦昭王愿以十五城换此璧,因其价值连城,故称“连城璧”

  • 楮生

    同“楮先生”。宋 庄季裕《鸡肋编》卷下:“三友不居毛颖后,五军仍在楮生前。”【词语楮生】   汉语大词典:楮生

  • 诛错为名

    《汉书.晁错传》:汉文帝时,“迁中大夫。错又言宜削诸侯事。……景帝即位,以错为内史。”“迁为御使大夫,请诸侯之罪过,削其支郡。”“后十余日,吴楚七国俱反,以诛错为名。”汉景帝时,晁错为御史大夫,曾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