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泰山鸿毛

泰山鸿毛

汉代司马迁因受到李陵一案的牵连而获罪受宫刑。他在给友人任安的信中说:“我祖辈并没有显赫的功劳,家中也没有皇上颁赐的特权凭证,担任太史令一职,和卜官、巫祝一类相似,在皇上眼里,不过是乐师优伶一样的人,也是被世人所轻视的。如果我伏法被处死刑,不过像九头牛身上掉了一根毫毛,和死掉一只蝼蛄、蚂蚁有什么两样?世人并不认为我是为了坚持气节而死,不过认为我是罪行严重,无法脱免,最终被杀罢了。为什么呢?这是由我的职事和地位所决定的。人早晚都有一死,有的死比泰山还重,有的死比鸿毛还要轻,因为死的目的不同啊!”后以此典表明生死价值的悬殊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62《司马迁传》2732页:“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,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,固主上所戏弄,倡优蓄之,流俗之所轻也。假令仆伏法受诛,若九牛亡一毛,与蝼蚁何异?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,特以为智穷罪极,不能自免,卒就死耳。何也?素所自树立使然。人固有一死,死有重于秦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趋异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皇甫谧传》:“轻若鸿毛,重若泥沉,损之不得,测之愈深”。 唐·李白《结袜子》:“感君恩重许君命,太山一掷轻鸿毛”。 唐·韩愈《贞元峡》:“漂船摆石万瓦裂,咫尺性命轻鸿毛”。 唐·刘禹锡《谢中书张相公启》:“身侔蝉冀,何以受恩?死轻鸿毛,固得其所。” 唐·白居易《田布赠右仆射制》:“今有重义如泰山,轻生如鸿毛,死而不朽者。” 唐·李商隐《寄献旧府开封公》:“酬思抚身世,未觉轻鸿毛。” 宋·苏轼《次韵刘京兆石林亭之作》:“况比百株石,鸿毛与泰山。” 宋·苏轼《和陶咏三良》:“此生泰山重,忽作鸿毛遗。” 宋·张元干《拜颜鲁公像》:“死重泰山古所难,杞鬼窃柄犹偷安。” 明·于谦《无题》之2:“名节重泰山,利欲轻鸿毛。”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6回:“梅伯死轻如鸿毛,有何惜哉?” 清·蔡元放《东周列国志》65回:“子鲜之誓,重于泰山矣。” 清·赵执信《寄洪昉思》:“垂堂高坐本难安,身外鸿毛掷一官。”


并列 鸿毛,鸿雁的毛。比喻轻重悬殊。语本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是以国权轻于鸿毛,而积祸重于丘山。”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,用之所趋异也。”△用于两者之间的比较。→云泥之别 鸣毛山岳 鸿毛太山 ↔半斤八两 铢两悉称


【词语泰山鸿毛】  成语:泰山鸿毛汉语词典:泰山鸿毛

猜你喜欢

  • 万钟

    极高的俸禄。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,万钟于我何加焉!”钟:古代量器,六斛四斗为一钟。【词语万钟】   汉语大词典:万钟

  • 楼头斩美人

    同“楼前斩爱姬”。清吴绡《咏古》:“不知宾客成何事,枉向楼头斩美人。”

  • 义夫

    《后汉书.杜乔传》:“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,请逮案罪。……遣骑至其门,不闻哭者,遂白执系之,死狱中。妻子归故郡。与李固俱暴尸于城北,家属故人莫敢视者。乔故掾陈留杨匡闻之,号泣星行到洛阳,

  • 信口雌黄

    原为“口中雌黄”。信口:随便开口。雌黄:矿物名,即鸡冠石,黄色,可作颜料。古人写字多用黄纸,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。典出晋王衍之事迹。比喻不顾实际,轻下论断,随便乱说。王衍(256-311年),字夷甫

  • 函关紫

    源见“紫气东来”。指祥瑞。清李渔《和友人春游芳草地三十咏.一先》:“气若函关紫,花中定有仙。”

  • 扫墓望丧

    《文选》卷五四唐李善注引《汉书》说:“严延年迁河南太守,其母从东海来,欲从延年腊(腊,祭名,在每年十二月举行,腊祭之日为腊日。汉时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,这一天举行的祭祀活动叫正腊)。到洛阳,适见报

  • 骏骨牵盐

    源见“骥伏盐车”。喻才华遭到抑制。唐陆龟蒙《记事》诗:“骏骨正牵盐,《玄》文终覆酱。”清 袁梅《与汪可舟书》:“悠悠人世,本少知音,骏骨牵盐,《玄》文覆酱……丈人之所以没没人间,含光隐耀者,身列布衣,

  • 东山意

    《世说新语.排调》:“谢公始有东山之志,后严命屡臻,势不获已,始就桓公司马。”东晋.谢安有一度曾隐居会稽东山,无出仕之心,有山水之意。后因用为咏隐居志向之典。唐.陈子昂《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》诗:“

  • 浮槎

    源见“乘槎”。传说中海上天河间往来的木筏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一本一折:“滋洛阳千种花,润梁园万顷田,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。”【词语浮槎】   汉语大词典:浮槎

  • 鹏程万里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比喻前程远大。宋楼钥《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》诗:“鹏程万里兹权舆,平时义方师有馀。”主谓 鹏,鹏鸟,神话中的能飞万里的大鸟。程,前程。比喻前程远大。语本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