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洞庭张乐

洞庭张乐

庄子.天运》:“北门城问于黄帝曰:‘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(注:咸池,古乐名,传说为黄帝之乐。洞庭,广庭;洞庭之野,指天地之间),吾始闻之惧,复闻之怠(注:怠,指恐惧之心消退),卒闻之而惑(注:惑,指陶醉于其声而如同暗惑一般),荡荡默默(注:荡荡,平易:默默,无知貌),乃不自得。’帝曰:‘汝怠其然哉!……夫至乐者,先应之以人事,顺之以天理,行之以五德,应之以自然,然后调理四时,太和万物。……’”

庄子想说明“至乐”之理,故借黄帝与其臣子北门城的对话而加以说明。北门城不悟“至乐”之道,故初闻其声感到惊惧,再闻其声,稍悟其旨,恐惧之心退息。最后再赏,知与天地礼义相合,于是陶醉其声,如同暗惑一般。听其音再体悟其玄理,更觉荡荡无偏,默默无知,呈现物与我皆忘之感。所谓“至乐”,按黄帝说法是最上乘之乐,它必须顺乎天理,应乎自然,得之于心,随心适性,然后才发之为声,奏之成曲。就是说,它是黄帝崇高的德行教化与高超的乐声相结合的产物一一此即所谓“咸池之乐”。后因以“洞庭张乐”用为至乐之典。

宋.辛弃疾《水龙吟.题雨巖。巖类今所画观音补陀。巖中有泉飞出,如风雨声》词:“不然应是,洞庭张乐,湘灵来去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北门成问于黄帝曰:‘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,吾始闻之惧,复闻之怠,卒闻之而惑; 荡荡默默,乃不自得。’”《庄子·至乐》:“咸池九韵之乐,张之洞庭之野,鸟闻之而飞,兽闻之而走,鱼闻之而不入,人卒闻之,相与还而观之。”

【今译】 北门成问黄帝说:“您在洞庭之野 (相传在天池之间) 演奏《咸池》大乐,我初听时感到害怕,再听时畏惧减退,最后听时就心神摇荡,口不能言,以至把音乐和我自己都忘掉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演奏盛大音乐;也用以咏黄帝事。

【典形】 洞庭张乐、黄帝乐、咸池奏、轩皇张乐、鱼龙舞洞庭、张洞庭、张乐、张乐洞庭、乐奏洞庭、咸池韵。

【示例】

〔洞庭张乐〕 南朝齐·谢朓《新亭渚别范零陵诗》:“洞庭张乐地,潇湘帝子游。”

〔黄帝乐〕 宋·陈与义《居夷行》:“洞庭叶稀秋声歇,黄帝乐罢川杲杲。”

〔咸池奏〕 唐·李适《唐中和乐舞辞》:“顾非咸池奏,庶协南风薰。”

〔轩皇张乐〕 宋·陆游《岳阳楼》:“轩皇张乐虽已矣,此地至今朝百灵。”

〔鱼龙舞洞庭〕宋·苏轼《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》之一:“君王自北西巡狩,再使鱼龙舞洞庭。”

〔张洞庭〕宋·黄庭坚《再次孔四韵》:“端可张洞庭,寥阔世未信。”

〔张乐〕 北周·庾信《贺新乐表》:“臣等并预钧天,同观张乐,轩墀弘敞,栏槛眺听。”

〔张乐洞庭〕 清·钱谦益 《炼丹台》:“张乐洞庭野,采药黟山巅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跃

    《易.乾》:“见龙在田……或跃在渊。”后因以“龙跃”喻王者兴起。南朝 梁沈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》:“太祖龙跃傒时,作镇淮 泗。”【词语龙跃】   汉语大词典:龙跃

  • 月扇

    源见“班姬咏扇”。指团扇。因班婕妤《怨歌行》中有“裁为合欢扇,团团似明月”之句,故称。北周庾信《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》诗:“文弦入舞曲,月扇掩歌儿。”宋陆游《村居初夏》诗:“我有素纨如月扇,会凭名手作新

  • 眼中针

    同“眼中钉”。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一篇五:“这在一般的穷人不消说是视为眼中针,而就是大中小的有产者都因为未曾习惯,也感觉不便。”【词语眼中针】   汉语大词典:眼中针

  • 惭安邑

    源见“食无肝”。谓愧对当地官员和百姓。清孙枝蔚《戴公雪岁暮归自金陵去家五十里念予穷途不忍别去中心感之有赠》诗之一:“干求已是惭安邑,敢误良朋念薜萝。”

  • 桑中之约

    《诗经.鄘风.桑中》:“期我乎桑中,要(注:同“邀”)我乎上宫,送我乎淇之上矣。”诗中写一对青年男女在桑林中约会的经过,后以“桑中之约”为男女幽会的密约。《聊斋志异.窦氏》:“女促之曰:‘桑中之约不可

  • 秋风扇

    同“秋风纨扇”。唐李益《杂曲》:“爱如寒炉火,弃若秋风扇。”宋辛弃疾《蝶恋花》词:“柄玉莫摇湘泪点,怕君唤作秋风扇。”

  • 千穗漂

    同“高凤漂麦”。明高启《题漂麦图》诗:“田中刈麦罢,把卷忘其疲。风雨忽云至,千穗漂无遗。”

  • 梁鸿赁春

    参见:伯通隐

  • 舜葬苍梧

    《礼记》卷二《檀弓上》:“舜葬於苍梧之野,盖三妃未之从也。”天子以四海为家,舜南巡而崩,故葬苍梧之野。三妃均不从舜而葬。后因用为咏古代帝后分葬之典。《文选》卷五八谢玄晖《齐敬皇后哀策文》:“陋苍梧之不

  • 陆贾装

    《史记.陆贾列传》:“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。……(尉他)乃大说陆生,留与饮数月。曰:‘越中无足与语,至生来,令我日闻所不闻。’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,他送亦千金。”汉初,陆贾出使南越,南越王尉他赠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