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放虎归山”。唐陈子昂《上西蕃边州安危事》之一:“夫蕃戎之性,人面兽心,亲之则顺,疑之则乱……今阻其善意,逆其欢心,古人所谓放虎遗患,不可不察。”连动 放走老虎,留有后患。唐·陈子昂《上西蕃边州安危
源见“锦囊三矢”。指出征复仇。清朱彝尊《满庭芳.李晋王墓下作》词:“前驱囊矢日,三垂冈上,置酒临风。”
《史记.黥布传》:“姓英氏,秦时为布衣。少年,有客相之曰:‘当刑而王。’及壮,坐法黥。布欣然笑曰:‘人相王当刑而王,几是乎?’……项羽封诸将,立布为九江王。……(汉)四年七月,立布为淮南王。”英布少年
同“漆身吞炭”。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方正》:“臣不能吞炭漆身,今日复睹圣颜。”见“漆身吞炭”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毋丘俭》:“俭坚守,钦在外为游兵”。裴松之注:“斯义苟立,虽焚妻子,~,死而不恨也。
崩:败坏。 一个君子三年不讲习礼仪,礼仪必然败坏;三年不演奏音乐,音乐必然荒废。 古人认为礼乐是人们道德行为的规范,教化的根本,不可长期旷废。语出《论语.阳货》:“三年之丧,期已久矣。君子三年不为
外:指外貌。中:指内心。 外貌秀美,内心聪明。语出唐.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曲眉丰颊,轻声而便体,秀外而慧中。”明.谭元春《女山人说》:“今吾友在草莽者非一人,有秀外而慧中者焉,是亦男子之澜如也
汉.刘向《说苑.建本》(卷三):“梁丘据谓晏子曰:‘吾至死不及夫子矣。’晏子曰:‘婴闻之: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。婴非有异于人也,常为而不置,常行而不休者,故难及也。’”春秋时齐国大夫梁丘据认为自己到死也
《后汉书.杨赐传》:“拜赐尚书令。数日出为廷尉,赐自以代非法家,言曰:‘三后成功,惟殷于民,皋陶不与焉,盖吝之也。’”唐.李贤注:“《尚书》曰:‘伯夷降典,折人惟刑,禹平水土,主名山川,稷降播种,农殖
同“鸿爪雪泥”。清 王景文《粉蝶儿.示学童》套曲:“念沧桑世界等云烟,尚能将雪爪流传。”
同“北斗以南一人”。宋秦观《和东坡》:“不将俗物碍天真,北斗以南能几人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