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物不平则鸣

物不平则鸣

唐.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平则鸣:草木之无声,风挠之鸣。水之无声,风荡之鸣。”

鸣:发出声响,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“物不平则鸣”,意谓事物碰到不平就会发出声响。后以之比喻人遇到不公平的事,必奋起叫喊或有所申诉陈述,发出不满的呼声。

清.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八回:“怨不得芳官!自古说:‘物不平则鸣’。他失亲少眷的在这里,没人照看;赚了他的钱,又作践他!如何怪得!”


主谓 物受不平则要叫喊。比喻人遇有不公平的事就会提出意见和要求。语出唐·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太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《红楼梦》58回:“怨不得芳官! 自古说:‘物不平则鸣。’他失亲少眷的在这里,没人照看,赚了他的钱,又作践他! 如何怪得!”△多用来描写对不平等的事发表看法。也作“不平而鸣”。


【词语物不平则鸣】  成语:物不平则鸣汉语词典:物不平则鸣

猜你喜欢

  • 鼎梅助味

    源见“盐梅和鼎”。指宰辅重任。宋李曾伯《沁园春.送洪漕使宪闽》词:“自檄草参筹,宾筵领袖,鼎梅助味,省闼权衡。”

  • 东壁光

    同“东壁明”。唐陆龟蒙《奉和袭美二游诗.徐诗》:“炅然东壁光,与月争流天。”

  • 多而益办

    同“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”。《旧五代史.谢彦章传》:“审澄、温裕亦善将骑军,然所领不过三千骑;多而益办,唯彦章有焉。”

  • 一脚指

    比喻微末不足道。《北史.李义深传附李幼廉》:“幼廉应机立成,恒先期会,为诸州准的。神武深加慰勉,仍责诸人曰:‘碎卿等诸人,作得李长史一脚指不?’”【词语一脚指】   汉语大词典:一脚指

  • 社燕秋鸿

    燕子春社时来,秋社时去;鸿雁秋时来,春时去。以此比喻刚刚相见,立即又相分别。宋代苏轼《送陈睦知潭州》诗:“有如社燕与秋鸿,相逢未稳还相送。”并列 春社之日燕来,秋社之日去雁,则春社之日去,秋社之日来。

  • 猎狗烹

    同“烹狗藏弓”。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野兽已尽而猎狗烹。”

  • 让枣分梨

    同“推梨让枣”。清程鸿诏《新水令.王子岁题尹畊叔小照》套曲:“记从前让枣分梨候,到此日连床听雨秋。”

  • 目珠

    《北史.倭国传》:“有如意宝珠,其色青,大如鸡卵,夜则有光,云鱼眼睛也。”目珠,指鱼之目是为夜有光明的宝珠,称如意珠。唐.韩愈《叉鱼招张功曹》:“中鳞怜锦碎,当目讶珠销。”【词语目珠】   汉语大词典

  • 鞭石成桥

    同“驱石驾沧津”。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东门则鞭石成桥,南极则铸铜为柱。”

  • 连编累牍

    同“连篇累牍”。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虽终日兀坐车中,不发一语,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。”见“连篇累牍”。《花月痕》3回:“虽终日兀坐车中,不发一语,其实~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。”【词语连编累牍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