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王祐三槐

王祐三槐

王旦之父王祐在庭前手植三棵槐树,以示后世必有为三公者。比喻对子孙的厚望和信赖。王旦(957-1017年)字子明,大名莘县(在今山东境)人,宋太宗太平兴国进士。其父王祐为尚书兵部侍郎,在汉、周之际以文章显名。入宋,事太祖、太宗。王祐为官心地纯正。他曾说服杜重威不要反叛汉室,拒绝了卢多逊伤害赵普的计谋,以百口之家申明和担保符彦卿无罪,为世人称道。起初宋太祖命他出使魏州,曾许以王溥(宋初位司空)官职。回朝后,因以百口明符彦卿冤,反而被贬。亲戚朋友都给他开玩笑说:“猜想你要作王溥官职。”王祐笑笑说:“我虽没有做,但我的二儿子王旦必定能做。”特地在庭前栽了三棵槐树,说:“将来我的子孙一定会有位至三公者。”果然被他言中:王旦于真宗咸平三年(1000年)同知枢密院事,一年后拜参知政事。景德三年(1006年)拜相。苏东坡曾为作《三槐堂记》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282《王旦传》9542-9543页:“王旦字子明,大名莘人。……父祐,尚书兵部侍郎,以文章显于汉、周之际,事太祖、太宗为名臣。尝谕杜重威使无反汉,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,以百口明符彦卿无罪,世多称其阴德。祐手植三槐于庭,曰:‘吾之后世,必有为三公者,此其所以志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萧良有《龙文鞭影》卷2《九佳》:“禹钧五桂,王祐三槐。” 清·程允升《幼学琼林》《宫室》:“晋公堂下植三槐,相臣地位。” 清·程允升《幼学琼林》卷4《花木》:“王祐知子必贵,手植三槐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决枋榆

    源见“榆枋之见”。比喻奋起登山游览。清赵翼《茅山纪游》诗之一:“今朝忽兴发,奋决枋榆起。”

  • 钟大理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钟繇传》:“魏国初建,为大理,迁相国……文帝继王位,复为大理。”三国魏.钟繇是著名书法家,曾两次任大理,故称他为钟大理。后用为称美书法家或法官之典。唐.韩翃《送夏侯侍郎》:“翰墨已齐钟

  • 礼乐为钩

    把以礼乐治理天下看作是用钩钓鱼。《淮南子.俶真训》:“是故以道为竿,以德为纶,礼乐为钩,仁义为饵,投之于江,浮之于海,万物纷纷,孰非其有?”

  • 溷际花

    源见“飘茵堕溷”。喻美好的事物被玷污破坏。柳亚子《三月廿一夜听罗迈部长报告时事有作》诗:“兵谋早借军前箸,和议终怜溷际花。”

  • 瑟歌

    《论语.阳货》:“孺悲欲见孔子,孔子辞以疾,将命者出户,取瑟而歌之,使之闻之。”后因以“瑟歌”指将自己的不满暗示给对方。《聊斋志异.马介甫》:“〔妇〕辄骂,谓马强预人家事。初闻恶声尚在闺闼,渐近马居,

  • 怀火

    汉赵晔《吴越春秋.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越王念复吴仇,冬常抱冰,夏还握火,愁心苦志,悬胆于户,出入尝之。”后以“怀火”为策励自强的典故。南朝 宋鲍照《谢永安令解禁止启》:“饮冰肃事,怀火毕命,不胜屏营之情

  • 秦佚

    隋.薛道衡《老氏碑》:“庄周云:老聃死,秦佚吊之,三号而出’”(据《文苑英华》卷八四八引)春秋时有秦佚,曾吊唁老子。后遂用为得道之士的典故。唐.皎然《因游支硎寺寄刑端公》:“得道殊秦佚,隳名似楚狂。”

  • 解佩

    《文选》卷十九,三国魏.曹子建(植)《洛神赋》:“余情悦其淑美兮,心振荡而不怡。无良媒以接欢兮,托微波而通词。愿诚素之先达兮,解玉佩以要之。曹植《洛神赋》云其曾见到洛神,并“解玉佩”向她表示爱慕之情。

  • 久锢

    长久受束缚,指积弊已深。《宋史.蔡幼学传》:“嘉定初,同楼钥知贡举。时正学久锢,士专于声律度数,其学支离。幼学始取义理之文,士习渐复于正。”知贡举:主持科举考试的官。声律度数:指做诗填词的技巧。【词语

  • 碎骨粉身

    见“粉身碎骨”。清·徐瑶《太恨生传》:“夫人遇妾,谊逾所生,常恨~,不足为报。”【词语碎骨粉身】  成语:碎骨粉身汉语大词典:碎骨粉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