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生死与共

生死与共

史记.秦本纪》唐.张守节《正义》注引应邵云:“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,公曰:‘生共此乐,死共此哀。’於是奄息、仲行、鍼虎许诺。及公薨,皆从死。《黄鸟诗》所为作也。”

秦穆公与群臣饮酒,酒酣,穆公说道:“生时我们共同享受欢乐,死时我们也应共同哀伤。’后来穆公死后,奄息、仲行、鍼虎三良臣从死。后用为以身殉主而死之典。

宋.苏轼《苏轼诗集》卷三《秦穆公墓》:“今人不复见此等,乃以所见疑古人。”即咏奄息等殉主而亡之事。


见“生死相依”。邓友梅《追赶队伍的女兵们》:“分手前孙震又嘱咐她们,三个人要~,团结一心。”


【词语生死与共】  成语:生死与共汉语词典:生死与共

猜你喜欢

  • 只鸡

    同“只鸡斗酒”。南朝 梁萧纲《徵君何子晳先生墓志铭》:“寂寥岩穴,荒凉渭滨。桥曰只鸡,徐称酧素。”宋范成大《奠唐少梁晋仲兄弟墓下》诗:“生平书札频双鲤,岁晚交情但只鸡。”同“只鸡絮酒”。李光《赠别穉兰

  • 虽有丝麻,无弃菅蒯

    菅( ㄐㄧㄢ jiān ):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坚韧,可做刷帚。蒯( ㄎㄨㄞˇ kuǎi ):多年生草本植物,茎可编席。 虽有丝和麻这些比较高级的织料,也不要丢掉菅和蒯这些可以用于编织的低级材料。

  • 颊上三毛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巧艺》:“顾长康画裴叔则,颊上益三毛。人问其故,顾曰:‘裴楷俊朗有识具,正此是其识具。看画者寻之,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,殊胜未安时。’”后遂用作典故,以“颊上三毛”比喻文章或图

  • 汉仪

    同“汉官仪”。唐李白《赠张相镐》诗:“庶同昆阳举,再睹汉仪新。”明高启《奉天殿进〈元史〉》诗:“书成一代存殷鉴,朝列千官备汉仪。”【词语汉仪】   汉语大词典:汉仪

  • 向火乞儿

    五代.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(卷下):“张九龄见朝之文武僚属趋附杨国忠,争求富贵。惟九龄未尝及门,杨甚衔之。九龄常与识者议曰:‘今时之朝彦,皆是向火乞儿。一旦火尽灰冷,暖气何在?当冻尸裂体,弃骨于沟壑

  • 桓山之鸟

    《孔子家语.颜回》:“孔子在卫,昧旦晨兴,颜回侍侧,闻哭者之声甚哀。子曰:‘回,汝知此何所哭乎?’对曰:‘回以此哭声,非但为死者而已,又将有生离别者也。’子曰:‘何以知之?’对曰:‘回闻桓山之鸟,生四

  • 醒狂

    同“醒亦能狂”。唐李绅《州中小饮便别牛相》诗:“耻矜学步贻身患,岂慕醒狂蹑祸阶。”【词语醒狂】   汉语大词典:醒狂

  • 东邻窥玉

    同“东墙窥宋”。明许自昌《水浒记.计迓》:“我怕你把无情岁月空闲过,待劝你学东邻窥玉。”

  • 逝去玉楼

    源见“玉楼受召”。称文人逝世。明张煌言《挽华吉甫明经》诗:“逝去玉楼堪作赋,投来铁匣尚留诗。”

  • 结草河滨

    晋.葛洪《神仙传》卷三《河上公》:“河上公者,莫知其姓字。汉文帝时,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。”晋.皇甫谧《高士传》卷下:“焦先,字孝然,世莫知其所出也。或言生汉末,及魏受禅,常结草为庐于河之滨,独止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