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看朱成碧

看朱成碧

南朝.陈.徐陵《玉台新咏》卷六载南朝.梁.王僧孺《夜愁示诸宾》诗:“谁知心眼乱,看朱忽成碧。”

大凡人在意绪纷乱或愁闷萦怀时,常有不辨五色的反常现象。诗人用“看朱成碧”描绘此种心境,颇能传神。后因以形容心乱目眩,不辨五色。

唐.武则天《如意娘》:“看朱成碧思纷纷,憔悴支离为忆君。”(《乐府诗集》卷八十)李白《前有樽酒行二首》之二:“催弦拂柱与君饮,看朱成碧颜始红。”此刻画醉态,亦极传神。


兼语 把红的看成是绿的。形容眼花目眩,辨不清七色。语本南朝梁·王僧孺《夜愁示诸宾》诗:“谁知心眼乱,看朱忽成碧。”宋·王安石《送吴显道》诗之三:“��船一棹百分空,~颜始红。”△多用于描写人物心眼迷乱的情态 →雾里看法 ↔历历在目。也作“看碧成朱”。


【典源】 南朝梁·王僧孺《夜愁示诸宾》诗:“栏露滴为珠,池冰合成碧。万行朝泪泻,千里夜愁极。孤帐闭不开,寒膏尽复益。谁知心眼乱,看朱忽成碧。”

【今译】 南朝梁王僧孺的《夜愁》诗极写愁闷心绪。诗中说:“栏上露滴成珠,池中冰合碧玉。晨泪流泻万行,夜愁绵绵千里。孤帐关闭不开,蜡烛长明自销。谁知心乱眼花,将红错看青绿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心烦意乱或酒醉时,目光恍惚,不辨五色。

【典形】 碧作朱,看碧成朱、看朱成碧、朱碧乱、朱碧眼、朱成碧、朱似碧、朱碧思、看朱成紫。

【示例】

〔碧作朱〕 清·纳兰性德《四时无题诗》之十一:“璇玑好谱断肠图,却为思君碧作朱。”

〔看碧成朱〕 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寄题京口范南伯》:“倚栏看碧成朱, 等闲褪了香袍粉。”

〔看朱成碧〕 唐·李白 《前有樽酒行》之二:“催弦拂柱与君饮,看朱成碧颜始红。”

〔朱碧乱〕 宋·辛弃疾《蝶恋花·和赵景明》:“公子看花朱碧乱,新词搅断相思怨。”

〔朱碧眼〕 宋· 黄庭坚《玉芝园》:“乱我朱碧眼,空花坠便翾。”

〔朱似碧〕 唐·元稹《郡务稍简因得整比旧诗》:“书得眼昏朱似碧,用来心破发如丝。”


【词语看朱成碧】  成语:看朱成碧汉语词典:看朱成碧

猜你喜欢

  • 汇茅

    同“汇征”。《隋书.炀帝纪上》:“朕负扆夙兴,冕旒待旦,引领岩谷,置以周行,冀与群才共康庶绩。而汇茅寂寞,投竿罕至,岂美璞韬采,未值良工,将介石在怀,确乎难拔?”【词语汇茅】   汉语大词典:汇茅

  • 子牟怀阙

    同“子牟恋魏阙”。清毛奇龄《寄昌平道沈佥事》诗:“最喜子牟怀阙近,日华高处即长安。”

  • 陵谷变迁

    同“陵迁谷变”。清李渔《避兵行》:“我思穴处避入地,陵谷变迁难定计。”主谓 谷,山沟。高岸变深谷,深谷变丘陵。比喻事物发生巨大变化。语本《诗经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百川沸腾,山冢崒崩,高岸为谷,深谷为

  • 山阳锻

    《晋书.嵇康传》:嵇康拜中散大夫,居山阳。“性绝巧而好锻。宅中有一柳树甚茂,乃激水圜之,每夏月,居其下以锻。”“初,康居贫,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,以自赡给。颍川钟会,贵公子也,精练有才辩,故往造焉。

  • 嫌隙

    因猜疑妒忌而成仇隙。《晋书.孙楚传》:“迁佐著作郎,复参石苞骠骑军事,负才气,颇侮易,于苞初至,长揖曰:‘天子命我参卿军事。’因以嫌隙遂构。苞奏楚与吴人讪毁朝政,楚亦抗表自理。”石苞:晋代的大将,官至

  • 丰钟

    同“丰山钟”。宋 游僩《金精山歌》:“西方七宿欃枪荧,长沙地远丰钟鸣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霜降而丰钟鸣,雨至而柱础润,以类召类,此理之所必至也。”【词语丰钟】   汉语大词典:丰钟

  • 文笔

    六朝时于文体有文笔之辨,有韵的称为文,无韵的称为笔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总术》:“今之常言,有文有笔,以为无韵者笔也,有韵者文也。”日本遍照金刚《文镜秘府论.南卷.论文意》:“文者,诗、赋、铭、颂、

  • 鷽鸠

    源见“榆枋之见”。即斑鸠。比喻小人。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.阮龙光》:“不意鷽鸠伎俩,决飞只枪榆枋,白发青衫,竟作道旁苦李。”【词语鷽鸠】   汉语大词典:鷽鸠

  • 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

    意指只有经过困苦的磨炼,才能使意志坚强,促使事业成功;而饱食终日,则只能销磨意志,一事无成。孟子说,舜是由一个农夫而发迹的,傅说是从筑墙的苦役中被提拔的,胶鬲是从贩卖鱼盐的行列中被举荐上来的,孙叔敖是

  • 徐巿东游

    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齐人徐巿等上书,言海中有三神山,名曰蓬莱、方丈、瀛洲,仙人居之。请得斋戒,与童男女求之。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,入海求仙人。”巿,又作“福”。后因以“徐巿东游”为帝王、方士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