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

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

元末红巾军起义前民间流传的歌谣之一。至正四年(1344年)、八年(1348年),黄河两次决口,洪水侵入大运河及河北、山东的漕司盐场。河患给百姓带来了灾难,也严重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。元廷征集26万民修河,欲半年左右将河水勒回故道。工期急,扰民重。白莲教领袖韩山童(?——1351年)等,乘机在修河开工前凿好独眼石人一个,背后镌刻“莫道石人一只眼,此物一出天下反”十四字,埋于将要开凿的黄陵岗。同时,散布民谣:“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。”修河开工后,民侠挖出独眼石人,惊诧不已,信以为真。消息很快传遍大河上下,人们都以为天怒人怨,元朝气数将尽,天下要反了。至正十一年(1351年)韩山童等在颍州颍上(今安徽颍上),正式举起反元义旗,包括河工在内的中原农民蜂起响应。不出五个月,红巾军的队伍扩大到10万以上。

【出典】:

元史》卷51《五行志二》1107页:“(至正)十年,河南、北童谣云:‘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近代·柯劭态《新元史》卷225《韩林儿传》:“韩林儿,永年人。其先本栾城人,世以白莲社烧香惑众。父山童尝为童子师,人称为韩学究。至正初,山童倡言:天下将大乱,弥勒佛出世。愚民私相附从。颍州人刘福通……谓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,当为中国主。时河决而南,丞相脱脱从贾鲁议,挽之北流,兴大役。福通乃预埋一石人,镌其背曰:休道石人一只眼,此物一出天下反。开河者掘得之,转相告语,人心益摇。至正十一年,福通等杀黑牛白马,誓众谋作乱。事觉,县吏捕之急,山童就获伏诛。其妻杨氏携林儿遁至武安。福通遂部署其众以反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鹏鷃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、“榆枋之见”。鹏举九天,斥鷃笑之。比喻物有大小,志趣悬殊。晋孙绰《兰亭集后序》:“于是和以醇醪,齐以达观,快然兀矣,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!”唐钱起《送李大夫赴广州》诗:“昔许霄汉期,今

  • 浮声切响

    浮声,平声。切响,仄声。《宋书.谢灵运传论》:“夫五色相宣,八音协畅,由乎玄黄律吕,各适物宜。欲使宫羽相变,低昂互节,若前有浮声,则后须切响,一简之内,音韵尽殊,两句之中,轻重悉异;妙达此旨,始可言文

  • 出言成章

    本指口才好,脱口而出的话都成合乎规范的文章。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,不用草稿。《淮南子.脩务》:“(舜)作事成法,出言成章。”亦作“出口成章”。《警世通言.王安石三难苏学士》:“此人天资高妙,过目成诵,

  • 王槐

    源见“三槐九棘”。又宋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卷八载:宋王佑尝手植三槐于庭,曰:“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。”后其子旦果入相,天下谓之三槐王氏。后因以“王槐”祝颂家门兴盛。明杨慎《鹧鸪天.戊申初度》词:“三凤兆,

  • 黄耳传书

    南朝 梁任昉《述异记》:“陆机少时颇好游猎。在吴豪盛,客献快犬名曰黄耳;机后仕洛,常将自随……机羁京师,久无家问,因戏语犬曰:‘我家绝无书信,汝能赍书驰取消息不?’犬喜摇尾,作声应之。机试为书,盛以竹

  • 惠休家

    源见“惠休才”。借指寺院。唐刘沧《晚春宿僧院》诗:“萧寺春风正落花,淹留数宿惠休家。”

  • 凤去秦楼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指情人离别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三本二折:“月暗西厢,凤去秦楼,云敛巫山,你也赸,我也赸。”主谓 言秦穆公时萧史与弄玉结为夫妇,同住于凤台,后俱随凤而去。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秦

  • 簇新

    前蜀花蕊夫人《宫词》之六:“厨盘进食簇时新,侍宴无非列近臣。”本谓簇聚新物。后转用为全新、极新之意。元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一折:“人家那簇新做出来的衣服,连带儿也不曾缀。”【词语簇新】  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屈原沉湘

    汉.司马迁《史记.屈原贾生列传》:屈原楚怀时被放逐,作《离骚》;顷襄王时,再遭谗谄,放逐江南,“于是怀石遂投汨罗江(湘江支流)以死”。屈原遭谗,放逐江南,终怀石投汨罗江而死。后遂以“沉湘”、“投汨”谓

  • 箫侣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仙侣。清龚自珍《台城路》词:“青溪粥鼓,道来岁重寻,须携箫侣。”【词语箫侣】   汉语大词典:箫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