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石能言

石能言

左传.昭公八年》:“八年春,石言于晋魏榆(地在今山西省榆次市西北)。晋侯(晋平公)问于师旷曰:‘石何故言?’对曰:‘石不能言,或凭(是说有物的凭证可以这样说)焉。不然,民听滥(失实)也。抑臣又闻之曰:“作事不时(不时,指违背农时),怨讟(音dú,诽谤)动于民,则有非、言之物而言。”今宫室崇侈,民力彫,(彫通凋)尽,怨讟并作,莫保其性(性即指生,莫保其生,是指没有人能保障他们的生活或生存),石言,不亦宜乎?’”

师旷认为石头本不能言,但是他同时又指出:由于权贵们竭力搜刮百姓,使宫室崇侈,民生凋蔽,民怨沸腾,这种状况,即使是石头,也会被逼得说出话来的。在这个特定的意义上,如果说“石能言”,不又是真实可信的吗?

“石能言”的典故可用以喻指在暴虐统治或专横的压迫下,人民的怨愤情绪已达到无法忍受与不能再沉默下去的程度。《佩文韵府》卷十三上“石言”下引唐.李商隐诗句:“他时须虑石能言。”又引宋.范仲淹诗句:“春风似旧花犹笑,往事多遗石不言。”后例反用其事。《聊斋志异》唐梦赍《序》:“故日蚀星陨,鹢飞鹆巢,石言龙斗,不可谓异;惟土木甲兵之不时,与乱臣贼子,乃为妖异耳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世金环

    源见“羊祜识金环”。迷信谓前生遗物。清曹贞吉《贺新凉》词:“三世金环谁认取,顾况中情难已。”

  • 磻溪心迹

    源见“渭滨垂钓”。指以隐求仕的心愿。唐司空图《漫书》诗之五:“一种老人能算度,磻溪心迹愧商颜。”

  • 卓氏垆

    同“卓女垆”。唐温庭筠《题城南杜邠公林亭》诗:“卓氏垆前金线柳,隋家堤畔锦帆风。”

  • 吾闻其语矣,未见其人也

    我听过这样的话,却没见过这样的人。 表示传闻如此,但未获亲见。语出《论语.季氏》:“孔子曰:‘隐居以求其志,行义以达其道。吾闻其语矣,未见其人也。’”清.李渔《闲情偶寄.种值部.木本第一》:“合欢蠲

  • 项籍顾骓

    源见“虞歌诀别”。表示主人与坐骑的深情;慨叹英雄末路,无可奈何。唐白居易《卖骆马》诗:“项籍顾骓犹解叹,乐天别骆岂无情?”

  • 济南书

    源见“伏生藏壁”。指汉伏生所藏《尚书》。金贾益谦《赠答史院从事》诗:“郑圃道尊何敢望,济南书在子当传。”

  • 鳌负三山

    源见“龙伯钓鳌”。指海上的奇景异观。宋陆游《泛三江海浦》诗:“鳌负三山碧海秋,龙骧万斛放翁游。”

  • 今月古月

    唐代李白《把酒问月》诗:“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。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”意思是月亮古今相同,而人事变化无常。并列 天上的月亮一样照着今人和古人。比喻世间的人情世故变化很大。语本唐·

  • 家有千贯,不如日进分文

    贯:旧时用绳索穿钱,每一千文为一贯。文:旧时货币单位。 即令有千贯家财,也不如每天有一分钱的进项。 意谓积蓄再多,也会坐吃山空,反不如经常有微薄的收入。元明时俗语。语出元.秦简夫《东堂老》一折:“

  • 勿以善小而不为

    见〔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