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碧纱笼诗

碧纱笼诗

五代.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七《起自苦寒》:“王播少孤贫,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,随僧斋餐。诸僧厌怠,播至,已饭矣。后二纪(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),播自重位出镇是邦,因访旧游,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,播继以二绝句曰:‘二十年前此院游,木兰花发院新修。而今再到经行处,树老无花僧白头。’‘上堂己了各西东,惭愧阇黎饭后钟。二十年来尘扑面,如今始得碧纱笼。’”

唐人王播官至宰相,名声显赫,有人趋奉捧场,用碧纱把他当年在扬州惠昭寺木兰院的题诗笼护起来。后因以“碧纱笼诗”用为居官荣显则人多趋奉的典故。

宋.吴处厚《青箱杂记》卷六:“野徐曰:‘若得常将红袖拂,也应胜似碧纱笼。’”


【典源】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七:“王播少孤贫,尝客杨州惠昭寺木兰院,随僧食飱。诸僧厌怠,播至,已饭矣。后二纪,播自重位出镇是邦,因访旧游,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。播继以二绝句曰:‘……’‘上堂已了各西东,惭愧阇黎饭后钟。二十年来尘扑面,如今始得碧纱笼。’”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三:“唐段相文昌,家寓江陵,少以贫窭修进,常患口食不给,每听曾口寺斋钟动,辄诣谒飱,为寺僧所厌,自比乃斋后扣钟,冀其晚届而不速食也。后入登台座,连出大镇,拜荆南节度,有诗《题曾口寺》云:‘曾遇阇黎饭后钟’。盖为此也。”宋·吴处厚《青箱杂记》卷六:“世传魏野尝从莱公 (寇准)游陕府僧舍,各有留题。后复同游,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,而野诗独否,尘昏满壁。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,即以袂就拂之,野徐曰:‘若得常将红袖拂,也应胜似碧纱笼。’莱公大笑。”

【今译】 唐代王播年少时孤贫,曾客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读书,随僧人一道吃饭。僧人厌烦,于是提前吃饭,等王播听到钟声来到,饭已吃过。后王播官居高位,又出镇此地,重游木兰院时,见旧日所题之诗都以碧纱罩护,不禁感慨,写诗讥讽今昔变化。又有记载为唐相段文昌事,大略相类,宋代魏野曾从宰相寇准 (封莱国公) 同游陕地僧寺,各在寺中题诗留记。后二人又同游此寺; 见寇准诗已用碧纱罩护,而魏野诗却是落满灰尘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世态炎凉,感慨以势取人; 也用以指对所题诗的赏识和珍爱。

【典形】 碧纱之笼、饭后钟、护碧纱、纱笼素碧、纱笼相后先、诗壁无纱、未饭钟、斋后钟、罩碧纱、钟非饭、醉墨纱笼、阇黎饭后钟、粥后饭堂空、斋竟鸣钟、闻钟过斋。

【示例】

〔碧纱之笼〕 宋·张孝祥《湖南宴交代刘舍人》:“望碧纱之笼,久注神仙之籍;听白麻之告,径跻丞弼之司。”

〔饭后钟〕 宋·陆游《枕上作》:“虽无客共樽中酒,何至僧鸣饭后钟。”

〔护碧纱〕 宋·孙觌《再至》:“悬知不是唐王播,惭愧高僧护碧纱。”

〔纱笼素碧〕 宋·刘过《沁园春·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》:“记东坡赋就,纱笼素碧; 西山句好,帘卷晴珠。”

〔纱笼相后先〕 宋·范成大《送郭明复寺丞守蜀州》:“此地著经济,纱笼相后先。”

〔诗壁无纱〕 清·赵翼《再到扬州游红桥》:“履綦有迹重移屐,诗壁无纱半没尘。”

〔未饭钟〕 宋·苏轼《元佑六年六月杭州召还》:“却寻三十年前味,未饭钟时已饭茶。”

〔斋后钟〕 宋·张元千《次韵奉酬楞伽室老人歌》:“乾竺宗旨超隐峰,客至不鸣斋后钟。”

〔罩碧纱〕 唐·李洞《和曹监春晴见寄》:“功成名著扁舟去,愁睹前题罩碧纱。”

〔钟非饭〕 宋·苏轼《石塔寺》:“虽知灯是火,不悟钟非饭。”

〔醉墨纱笼〕 清·陈维崧《清平乐·夜饮友人别馆》:“漫劳醉墨纱笼,且娱别院歌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贮火

    《庄子.外物》:“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,螴蜳不得成,心若县(悬)于天地之间,慰暋沉屯,利害相摩,生火甚多,从人焚和,月固不胜火,于是乎有债然而道尽。”庄子认为人不应过于忧虑利害得失,否则会导致心火过盛,

  • 陶令秫

    《晋书.陶潜传》载:陶渊明为彭泽令时,“公田悉令吏种秫,曰:‘吾常得醉于酒,足矣。’”后因以“陶令秫”指酿酒的高粱。清厉鹗《东城杂记.陈高士贞倩》:“有《采菽堂诗集》……《放言》云:‘无家可种故侯瓜,

  • 秦雄百二

    同“秦关百二”。清王士禛《百牢关》诗:“全秦雄百二,南尽百牢关。”

  • 麟经

    同“麟史”。清昭梿《啸亭续录.古今史阙》:“周末自麟经绝笔后,至苏 张游说,中间一百四十四年,史简遗阙,无以详其梗概。”【词语麟经】   汉语大词典:麟经

  • 不栉

    同“不栉进士”。徐嘉《论诗绝句》之四:“家有左芬夸不栉,栖鸦流水阿男诗。”【词语不栉】   汉语大词典:不栉

  • 蚕头燕尾

    《宣和书谱.颜真卿》:“惟其忠贯白曰,识高天下,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,特立而兼括……后之俗学,乃求其形似之末,以谓蚕头燕尾,仅乃得之;曾不知以锥画沙之妙,其心通而性得者,非可以糟粕议之也。”蚕头燕尾是

  • 双蛇结绶

    源见“蛇盘绶笥”。升官晋爵之兆。北周庾信《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祖守南邦,考镇东郡。两龟为印,双蛇结绶。”

  • 藏身复壁

    源见“复壁埋名”。谓隐匿避祸。清唐孙华《记里中事》诗之二:“藏身复壁疑无地,密语登楼怕有声。”

  • 黄粱境

    源见“黄粱梦”。指美好的梦境。明汤显祖《牡丹亭.魂游》:“则为这断鼓零钟金字经,叩动俺黄粱境。”

  • 斗筲小器

    见“斗筲之人”。【词语斗筲小器】  成语:斗筲小器汉语大词典:斗筲小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