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礼尚往来

礼尚往来

意谓礼贵有来有往。古人认为,礼节要注重互相来往,有往无来,不合于礼;有来无往,也不合于礼。人类社会,有礼约束,社会就安定,无礼约束,就会动荡。

【出典】:

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人有礼则安,无礼则危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胡寅《斐然集》四《寄唐坚伯诗》:“礼尚往来思报玖,情深汲引屡抛砖。”


主谓 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。语出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后也指以对等或相应的行为相报答。徐兴业《金瓯缺》:“他们七嘴八舌地交换着愤怒的斥骂,骂那些辽军不识抬举,不懂得~。”△多用于人际交往或社会活动方面。→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 投桃报李 礼无不答 投木报琼 投瓜报玉 ↔不相闻问


解释尚:注重。指礼仪、礼节以相互往来为贵。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,我对你就怎么样。

出处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太上贵德,其次务施报,礼尚往来,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

礼记》是我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,“四书”中的《大学》《中庸》就来自《礼记》。《礼记》的内容非常丰富,主要包括:一,通论礼仪或学术;二,解释《仪礼》一书;三,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、杂事;四,记述古代礼制;五,记述古代格言。《曲礼》的内容重在记述古代礼制,因为记录详细,所以叫“曲礼”。“曲”就是“周全详尽”的意思。

礼记·曲礼上》中说,礼用来规定人们的亲疏关系、决断事理上的嫌疑、分辨事物的异同、明确道理的是非。上古的时候,人们最看重道德礼仪,其次看重有恩必报。礼崇尚有往有来,只有往而没有来,不合于礼;只有来而没有往,也不合于礼。人有了礼就能和顺,没有礼就会危殆,所以礼不可不学习。礼就是自己谦卑而尊重他人。富贵而懂礼,就不会骄奢淫逸;贫贱而懂礼,就不会丧失志气。

反义来而不往

例句

咱们文明古国,礼仪之邦,拜年贺节、礼尚往来的习俗由来已久,从古至今,长盛不衰。


【词语礼尚往来】  成语:礼尚往来汉语词典:礼尚往来

猜你喜欢

  • 胯下辱

    同“胯下之辱”。宋陆游《忆荆州旧游》诗:“君不见将军昔忍胯下辱,京兆晚为人所怜。”

  • 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

    亲:指父母。 事奉父母能够尽孝的人,将此心转移来事奉国君,也一定能够尽忠。语出《后汉书.韦彪传》:“孔子曰:‘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。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’”李贤注:“《孝经纬》之文也。”宋.吕本

  • 其揆一也

    揆:道理,准则。 表示除去事物各自的差异,而究其准则是相同的。语出《孟子.离娄下》:“先圣后圣,其揆一也。”汉.应劭《风俗通义.十反》:“君臣父子,其揆一也。”汉.班彪《王命论》:“虽其遭遇异时,禅

  • 牛山下涕

    《晏子春秋.谏上十七》:“景公游于牛山,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:‘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!’艾孔、梁丘据皆从而泣,晏子独笑于旁。公刷涕而顾晏子,曰:‘寡人今日之游悲,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,子之独笑何也?’晏子

  • 青钱学士

    源见“青钱万选”。称誉才学之士。宋刘子翚《有怀.张巨山》诗:“青钱学士妙文章,便合含毫侍帝傍。”【词语青钱学士】  成语:青钱学士汉语大词典:青钱学士

  • 开门见雀罗

    源见“门可罗雀”。形容失意冷落。唐刘长卿《同姜浚题裴式微余干东斋》诗:“散轶看虫蠹,开门见雀罗。”

  • 怀袴襦

    源见“歌五袴”。谓怀念施行德政的地方官。宋苏轼《庆源宣义王丈以累举得官》诗:“今年蚕市数州集,中有遗民怀袴襦。”

  • 五步之内

    比喻极近的距离。《史记.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怒,不许。于是相如前进缻,因跪请秦王。秦王不肯击缻,相如曰:‘五步之内,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!’”缻( ㄈㄡˇ fǒu 否):同“缶”,盛酒的瓦器

  • 火烧祆庙

    《渊鉴类函》卷五八引《蜀志》:“昔蜀帝生公主,诏乳母陈氏乳养。陈氏携幼子与公主居禁中约十余年。后以宫禁出外,六载,其子以思公主疾亟。陈氏入宫有忧色,公主询其故,阴以实对。公主遂托幸祆庙为名,期与子会。

  • 焦饭陈遗

    《世说新语.德行》:“吴郡陈遗家至孝。母好食铛底焦饭。遗作郡主簿,恒装一囊,每煮食,辄贮录焦饭,归以遗母。后值孙恩贼出吴郡,袁府君(袁山松)即日便征,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,未展(省视)归家,遂带以从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