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窃符救赵

窃符救赵

史记.魏公子列传》:“魏安釐王二十年(公元前二五七年),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,又进兵围邯郸。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,数遗魏王及公子书,请救于魏。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。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:‘吾攻赵旦暮且下,而诸侯敢救赵者,已拔赵,必移兵先击之。’魏王恐,使人止晋鄙,留军壁邺,名为救赵,实持两端以观望。……侯生乃屏人间语,曰:‘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,而如姬最幸,出入王卧内,力能窃之。……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……公子使客斩其仇头,敬进如姬。如姬之欲为公子死,无所辞,顾未有路耳。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,如姬必许诺,则得虎符夺晋鄙军,北救赵而西却秦,此五霸之伐也。’公子从其计,请如姬。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。……至邺,矫魏令代晋鄙。晋鄙合符,疑之……欲无听。朱亥袖四十斤铁椎,椎杀晋鄙,公子遂将晋鄙军。……得选兵八万,进兵击秦军。秦军解去,遂救邯郸,存赵。”

战国时,秦军侵赵,进兵围邯郸。魏王慑于秦军之势,虽派晋鄙率军救赵,但停军邺地,持两端观望。信陵君决心救赵,便采纳侯嬴的建议,借助如姬窃得兵符,杀死晋鄙,夺得兵权,击破秦军,挽救了赵国之危。“窃符救赵”便成为中国古代战史上著名的义救邻邦抗御强暴的典故。

文选》卷三一江文通(淹)《杂体诗.卢中郎》:“信陵佩魏印,秦兵不敢出。”唐.柳宗元《古东门行》诗:“魏王卧内藏兵符,子西掩袂真无辜。”均咏其事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宗资主诺

    源见“啸诺”。指主管官在文件上画诺,表示同意照办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宗资主诺,成瑨坐啸。”

  • 齐人攫金

    《列子.说符》:“昔齐人有欲金者,清旦衣冠而之市,适鬻(音yù卖)金者之所,因攫(抓取的意思)其金而去。吏捕得之,问曰:‘人皆在焉,子攫人之金何?’对曰:‘取金之时,不见人,徒见金。’”此事又见《吕氏

  • 扼腕

    握持手腕,表示精神振奋,亦作“搤腕”。《战国策.魏策》:“天下之游士,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纵之便,以说人主。”瞋( ㄔㄣ chēn 嗔)目:睁大眼睛瞪人。【词语扼腕】   汉语大词典:扼腕

  • 摸棱手

    《新唐书.苏味道传》:“常谓人曰:‘决事不欲明白,误则有悔,摸棱持两端可也。故世号摸棱手。’”摸棱,也作模棱,遇事不明确表示可否。唐.苏味道主张遇事为防误断而产生后悔,最好的办法是持模棱两可的态度。世

  • 耐久

    同“耐久朋”。宋陆游《饭罢忽邻父来过戏作》诗:“赖有邻翁差耐久,雨畦频唤共携锄。”【词语耐久】   汉语大词典:耐久

  • 谢氏凤毛

    源见“凤毛”。泛指俊杰子弟。清归庄《集侯雍瞻斋其孙朅来方四岁亦在座口占赠之》诗:“乍挹丰标信可儿,天然谢氏凤毛姿。”

  • 拾尘

    《吕氏春秋.任数》:“孔子穷乎陈蔡之间,藜羹不斟(无藜做的羹汤可斟),七日不尝粒(无米可食)。昼寝,颜回(孔子的学生)索米,得而爨之,几熟,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。选间(须臾)食熟,谒孔子而进食,

  • 身先士众

    同“身先士卒”。《旧唐书.李密传》:“公当身先士众,早定关中,乃欲急自尊崇,何示人不广也?”见“身先士卒”。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公当 ~,早定关中。”【词语身先士众】  成语:身先士众汉语大词典:身

  • 精金百炼

    源见“绕指柔”。比喻纯洁完美的人或事物要久经锻炼而成。唐冯宿《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》:“精金百炼,良骥千里。”主谓 真金需经百炼而成。比喻经过锤炼才能成为有用人才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

  • 辉光日新

    辉光:也作“晖光”。指修养、造诣。指修养和造诣,天天都有长进。《易.大畜》:“刚健笃实,辉光日新。”主谓 指一个人在道德、学术、文艺等方面日有长进。语出《易经·大畜》:“刚健笃实,辉光日新。”唐·韩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