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羿射九日

羿射九日

淮南子.本经训》:“逮尧之时,十日拜出,焦稼禾,杀草木,而民无所食。猰㺄(yàyú,传说中的食人猛兽)、凿齿(传说中的怪兽)、九婴(传说中的九头水火怪)、大风(凶禽)、封豨(大野猪)、修蛇(长大的蟒蛇)皆为民害。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(南方水泽名)之野,杀九婴于凶水(北方水名)之上,徼大风于青丘(东方地名)之泽,上射十日(高诱注:十日拜出,羿射去九)而下杀猰㺄,断修蛇于洞庭,擒封豨于桑林(中原地名)。万民皆喜,置尧以为天子。”《山海经》亦载此事,不详。

这是古代一个神话故事,说的是尧的时候,天上出了十个太阳,暴烈的日光把草木庄稼都晒得枯焦了,人们没有一点吃的东西;再加上郊野之外有许多凶禽猛兽危害百姓;使那时人民的生活痛苦极了。尧为了救民于水火,便找到一位善射的英雄——羿,让他除灭这些祸患。羿十分勇武,不仅杀灭了各种各样的毒蛇猛兽,而且一口气把天上的太阳也射掉了九个。灾害消除了,万民才得安居乐业。

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,羿上射九日,下斩猛兽,消除灾害,造福万民,他是古代一位伟大的英雄。后常以“羿射九日”的典故比喻威武雄豪的壮举。

唐.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诗:“㸌如羿射九日落,矫如群帝骖龙翔。”


主谓 传说中的英雄羿射下九个太阳。据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载:尧的时候,天上有十个太阳,树木庄稼都晒死了,老百姓没有东西吃。尧就让羿用弓箭去射太阳,他射掉了九个,留下一个。一说,羿射十日。△褒义。用以描写某种巨大力量或英雄气概。→羿射十日


【典源】《艺文类聚》卷一引 《淮南子》:“尧时十日并出,草木焦枯,尧命羿仰射十日。中其九,乌皆死,堕羽翼。”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尧之时,十日并出,焦禾稼,杀草木,而民无所食。 猰㺄 (yayu)、 凿齿、 九婴、 大风、封豨、修蛇,皆为民害。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,杀九婴于凶水之上,缴大风于青丘之泽,上射十日而下杀猰㺄……万民皆喜, 置尧以为天子。”汉·高诱注:“十日并出,羿射去九。”《庄子·秋水》唐·成玄英疏:“山海经云,羿射九日,落为沃焦。”

【今译】 传说唐尧之时,天上有十个太阳 (其中有阳乌) 一同升出,将草木庄稼都晒得焦枯,百姓饥饿无食。另外还有不少毒蛇猛兽,都成为百姓之害。唐尧于是派英雄后羿去搏杀这些恶兽,并射掉九日,为民除害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神人、勇士的壮举; 或用以形容日烈天旱。

【典形】毙日、九日落、九乌、弯弓射乌、夏羿弓、羿弓、羿射九日落,羿中九乌、尧射十日、羿落九乌、射日落。

【示例】

〔毙日〕 南朝梁·江淹 《遂古篇》:“十日并出,尧之问兮。羿迺毙日,事岂然兮。”

〔九日落〕 清·顾炎武《书女娲庙》:“弯弓不射九日落,苍苍列象生毛

羽。”

〔九乌〕 明·陈子龙《白日行》:“九乌纷纷落何处,六龙万古当长空。”

〔弯弓射乌〕清·徐夔《苦热》:“弯弓射乌堕羽翼,此事荒远疑传伪。”

〔夏羿弓〕 南朝梁·刘孝威《乌生八九子》:“尚逢王吉箭,犹婴夏羿弓。”

〔羿弓〕 清·丘逢甲 《岁暮杂感》:“八风裂竹乖伦律,九日争桑拒羿弓。”

〔羿射九日落〕 唐·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:“㸌如羿射九日落,矫如群帝骖龙翔。”

〔羿中九乌〕 宋·梅尧臣《高阳关射亭》:“更如羿中九乌毙,独见杲杲明扶桑。”


【词语羿射九日】  成语:羿射九日汉语词典:羿射九日

猜你喜欢

  • 枯鱼章

    《南史.文学传.卞彬传》:“卞彬字士蔚,济阴冤句人也。……彬险拔有才,而与物多忤。齐高帝辅政……(彬)大忤旨,因此摈废数年,不得仕进。乃拟赵壹《穷鸟》为《枯鱼赋》以喻意。”南朝宋.卞彬恃才傲物,得罪了

  • 索米王门

    同“索米长安”。唐李贺《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》之二:“辞家三载今如此,索米王门一事无。”

  • 石交

    指苏秦对齐王说:“您归还燕国十城,就可交到象石头一样坚固的朋友。后以此典比喻牢不可破的友谊。秦惠文王将他女儿嫁给燕国太子做妻子。燕文侯去世,太子即位,这就是燕易王。齐宣王趁燕国有大丧事进攻燕国。夺取了

  • 刍狗语

    源见“刍狗”。指无足轻重的言论。明唐顺之《读东坡诗戏作》诗:“扫除李 杜刍狗语,出入鬼神傀儡门。”

  • 李斯黄犬

    源见“叹黄犬”。指未仕时牵犬打猎的自由生活。元 汪元亨《折桂令.归隐》曲:“莺花十二行窝,几度春风,一枕南柯。支遁青骊,李斯黄犬,逸少白鹅。”

  • 横扫千军如卷席

    像卷席子一样把千军万马一扫而光。 形容攻势凌厉,锐不可当。语出毛泽东《渔家傲.反第二次大“围剿”》:“七百里驱十五日,赣水苍茫闽山碧。横扫千军如卷席。有人泣,为营步步嗟何及!”虎头《父亲》(《中国青

  • 双树

    《大般涅槃经》一:“一时佛在拘施那城,力士生地,阿利罗跋提河边,娑罗双树间。……二月十五日大觉世尊将欲涅槃。”佛逝世于拘施那城,阿利罗跋提河边的娑罗双树间。故后常以“双树”或“双林”比喻佛入灭之处。后

  • 秦皇驾石桥

    同“驱石驾沧津”。唐 徐钓者《自吟》诗:“曾见秦皇驾石桥,海神忙迫涨惊潮。”

  • 北海饮

    同“北海尊”。宋黄庭坚《对酒歌答谢公静》诗:“我为北海饮,君作东武吟。”

  • 察见渊鱼者不祥

    能明察深水中游鱼的人不吉祥。 比喻探知别人阴私的人会惹祸。语出《列子.说符》:“周谚有言:察见渊鱼者不祥,智料隐匿者有殃。”《史记.吴王濞列传》:“且夫察见渊中鱼不祥”。司马贞索隐:“按此语见《韩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