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请缨

请缨

缨:绳子。汉武帝时,南越(即南粤,指今两广等地区)王与汉朝和亲友好。汉武帝派20岁的谏大夫终军出使南越,想说服南越王,让他象内地的诸侯一样,到京城长安朝拜皇上。终军自动提出:“希望皇上赐给我一根长绳子,我一定能把南越王捆来,带到长安皇宫门前。”终军出使劝说南越王,果然说服了南越归汉。后以“请缨”为典,赞美立志报国、降服强敌的志向,多用于从军或出使;以“长缨”为典,喻指克敌制胜的力量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64下《终军传》2821页:“南越与汉和亲,乃遣军使南越,说其王,欲令入朝,比内诸侯。军自请:‘愿受长缨,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。’军遂往说越王,越王听许,请举国内属。天子大说(通“悦”)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魏征《出关》:“请缨系南越,凭拭下东藩。” 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无路请缨,等终军之弱冠。” 唐·祖咏《望蓟门》:“少小虽非投笔吏,论功还欲请长缨。” 唐·杜甫《岁暮》:“天地流血日,朝廷谁请缨?” 唐·白居易《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》:“愚计忽思飞短檄,狂心便欲请长缨。” 唐·杜牧《东兵长句十韵》:“雄如马武皆弹剑,少似终军亦请缨。” 唐·薛能《相国陇西公南征能以留务独宿府城作》:“吾君贤相事南征,独宿军厨负请缨。” 唐·崔涂《己亥岁感事》:“见说圣君能仄席,不知谁是请长缨。” 宋·贺铸《六州歌头》:“思悲翁,不请长缨,系取天骄种,剑吼西风。” 宋·岳飞《满江红·登黄鹤楼有感》:“何日请缨提锐旅,一鞭直渡清河洛。” 宋·辛弃疾《满江红·倦客新丰》:“且置请缨封万户,竟须卖剑酬黄犊。” 宋·刘克庄《沁园春·答九华叶贤良》:“依稀记,曾请缨系粤,草檄征辽。” 元·白朴《西江月·李元让赴广东帅幕》:“长缨系越在须臾,看扫蛮烟瘴雨。” 清·赵翼《奉命赴滇从军征缅甸》:“番头鱼贯长缨系,蛮髻鸦盘细马驮。” 清·杨深秀《狱中诗》:“缧绁到头真不怨,未知谁复请长缨?”


【词语请缨】   汉语词典:请缨

猜你喜欢

  • 碎人肠

    源见“断肠猿”。指令人哀伤。宋高观国《永遇乐.次韵吊青楼》词:“一杯遥夜,孤光难晓,多少碎人肠处。”

  • 悬棒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武帝纪》“年二十,举孝廉为郎(郎,古时帝王侍从官的通称),除洛阳北部尉(官名,洛阳北部尉当是相当县尉一级的下级官吏),迁顿丘令”裴松之注引《曹瞒传》:“太祖(指曹操)初入廨(音xiè,

  • 割裾子

    源见“绝裾而去”。指辞母而去的人。明高启《送陈博士归番禺葬亲》诗:“奈何割裾子,尚忍生违离。”

  • 连山

    同“连山眉”。清蒲松龄《赞锦边莲》诗:“慵妆一线红生肉,画黛连山绿效颦。”【词语连山】   汉语大词典:连山

  • 瓜熟青门

    源见“东陵瓜”。指收获的美好时节。喻归隐的田园生活。明袁宏道《送弱侯老师使梁》诗:“莲开白社来陶令,瓜熟青门谒故侯。”

  • 安仁掷果

    源见“潘安貌”。借指对美男子的倾慕。后蜀欧阳炯《春光好》词之六:“虽似安仁掷果,未闻韩寿分香。流水桃花情不已,待刘郎。”

  • 彩衣

    同“彩衣娱亲”。宋沈遘《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》:“还家昼锦乐,拜寿彩衣荣。”【词语彩衣】   汉语大词典:彩衣

  • 雀献金环

    同“黄雀报”。宋戴复古《诘燕》诗:“不望汝如灵蛇衔宝珠,雀献金环来报德。”【词语雀献金环】  成语:雀献金环汉语大词典:雀献金环

  • 鸣吠

    源见“鸡鸣狗盗”。指鸡鸣狗盗之类的薄技。《隋书.潘徽传》:“所以人加脂粉,物竞琢磨,俱报稻粱,各施鸣吠。”【词语鸣吠】   汉语大词典:鸣吠

  • 闻伯夷之风者,贪夫廉

    伯夷:人名。与其弟叔齐为孤竹君之二子,互相让位,终于逃去。周武王伐纣即位,二人不食周粟,饿死于首阳山。 听到伯夷的风操的人,贪得无厌的人也变清廉了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下》:“故闻伯夷之风者,顽夫廉,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