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谢庭兰玉

谢庭兰玉

艺文类聚》卷八一引晋裴启《语林》:“谢太傅问诸子侄曰:‘子弟何预人事,而政欲使其佳?’诸人莫有言者,车骑(谢玄谢安之侄,任车骑将军)答曰:‘譬如芝兰玉树,欲使生于阶庭耳。’”后遂以“谢庭兰玉”称扬能光耀门庭的优秀子弟。宋曾巩《庭桧呈蒋颖叔》诗:“汉节从来纵真赏,谢庭兰玉载芳音。”


偏正 比喻能光宗耀祖的子侄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载:谢安问子侄,为什么人们总希望子弟好?侄谢玄说:“譬如芝兰玉树,欲使其生于庭阶耳。”宋·曾巩《庭桧呈蒋颖叔》:“汉节从来纵真赏,~载芳音。”△多用于描写学问渊博有文才的人。


【典源】 《艺文类聚》 卷八十一引晋·裴启《语林》曰:“谢太傅 (安) 问诸子侄曰:‘子弟何预人事,而政欲使其佳?’诸人莫有言者,车骑 (谢玄) 答曰:‘譬如芝兰玉树,欲使生于阶庭。’”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、《晋书·谢玄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晋代谢安曾问家中诸子侄:“为什么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弟出类拔萃?”子侄中无人应对,谢玄回答说:“这就像芝兰玉树,人们都希望生长在自家的庭院里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子弟优异超群; 也用以称誉他人子弟。

【典形】 芳庭树、阶除玉、阶庭秀芝兰、兰生谢傅堂、兰玉、庭生玉、庭下兰玉、谢家宝树、谢砌、谢庭、谢庭兰玉、玉树郎、芝兰、芝兰秀出、芝兰茁、芝砌、阶前兰玉、芝兰累世、庭前逢玉树、幽兰生前庭、旧庭知玉树、玉树连桃李、庭际玉、芝兰衰。

【示例】

〔芳庭树〕 唐·陈子昂《合州津口别舍弟》:“思积芳庭树,心断白眉人。”

〔阶除玉〕 宋·张孝祥《蝶恋花·平国弟生日》:“风流合是阶除玉,爱惜真成掌上珠。”

〔阶庭秀芝兰〕 宋·苏轼《以双刀遗子由》:“惟有王玄通,阶庭秀芝兰。”

〔兰生谢傅堂〕明·高启《戏婴图》:“麟送徐卿宅,兰生谢傅堂。”

〔兰玉〕 宋·张孝祥《虞美人·赠卢坚叔》:“森然兰玉满尊前,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。”

〔庭生玉〕 北周·庾信《有喜致醉》:“忽见庭生玉,欣看蚌出珠。”

〔庭下兰玉〕 元·白朴《水调歌头》:“墙外阴阴桃李,庭下辉辉兰玉,一笑指庄椿。”

〔谢家宝树〕 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非谢家之宝树,接孟氏之芳邻。”

〔谢砌〕 宋·朱淑真《题王氏必兴轩》:“未必芝兰偏谢砌,好看车马集于门。”

〔谢庭〕 宋·张孝祥《鹧鸪天·为老母寿》:“明年今日称觞处,更有孙枝满谢庭。”

〔谢庭兰玉〕 宋·曾巩《庭桧呈蒋颖叔》: “汉节从来纵真赏,谢庭兰玉载芳

音。”

〔玉树郎〕 宋·陆游《冯县丞挽歌词》:“晚憙乌衣巷,重逢玉树郎。”

〔芝兰〕 唐·杜甫《览柏中丞兼子侄数人除官》:“子弟先卒伍,芝兰叠玙璠。”

〔芝兰秀出〕 宋·曾巩《送程殿丞还朝》:“芝兰秀出清门盛,鸿鹭翻飞紫殿深。”

〔芝砌〕 唐·温庭筠《上学士舍人启》:“亦有芝砌流芳,兰扃袭馥。”


【词语谢庭兰玉】  成语:谢庭兰玉汉语词典:谢庭兰玉

猜你喜欢

  • 釜底抽薪

    源见“扬汤止沸”。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明戚元佐《议处宗藩疏》:“谚云:扬汤止沸,不如釜底抽薪。”叶圣陶《城中》:“这当然可以,可以。不过,根本的对付方法,还在釜底抽薪。”偏正 釜,锅。薪,柴草。从锅

  • 祝鸡公

    同“祝鸡翁”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九一引晋张华《博物志》:“祝鸡公养鸡法,今世人呼鸡云祝祝,起此也。”【词语祝鸡公】   汉语大词典:祝鸡公

  • 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

    让:辞让,拒绝。择:拣选。 泰山不拒绝泥土,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高大;河海不挑剔小水,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。 比喻伟大事功的建立,要从点滴积累开始。 也比喻器量宏大能够包容一切。语出《文选.李斯

  • 傅岩访贤

    汉.司马迁《史记.殷本纪》:“帝武丁即位,思复兴殷,而未得其佐。三年不言,政事决定于冢宰,以观国风。武丁夜梦得圣人,名曰说。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,皆非也。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,得说于傅险(亦作岩)中。是

  • 六鶂退蜚

    源见“六鹢风”。谓鸟高飞遇风而退。比喻遭灾受挫。《史记.宋微子世家》:“六鶂退蜚,风疾也。”

  • 水佩风裳

    唐李贺《苏小小墓》诗:“风为裳,水为佩。”本写美人妆饰。后以泛指美姿风韵。宋姜夔《念奴娇》词:“三十六陂人未到,水佩风裳无数。”此写荷叶、荷花。并列 水作佩饰,风为衣裳。本描写美人的装饰,后亦用以形容

  • 江斐

    见“江妃”条。

  • 布裙荆钗

    同“荆钗布裙”。《七侠五义》九八回:“李氏将茶烹好,见牡丹虽是布裙荆钗,却胜过珠围翠绕。”【词语布裙荆钗】  成语:布裙荆钗汉语大词典:布裙荆钗

  • 眼观四面,耳听八方

    见“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”。贾平凹《腊月 ·正月》:“枣核女人则站在门口的凳子上,~,唯恐混乱之中有人行窃偷盗。”见“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”。

  • 万壑千岩

    形容峰峦、山谷极多。语出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顾长康从会稽还,人问山川之美,顾云:‘千岩竞秀,万壑争流。’”宋 柳永《夜半乐》词:“渡万壑千岩,越溪深处。”宋 辛弃疾《江神子.送元济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