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乐府诗集.相和歌辞五.长歌行》: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?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少壮:年轻力壮;老大:年纪老了;徒:白白地。意谓年轻力壮时不努力学习求上进,等到年纪老了只有枉自伤悲了。宋.欧阳修
见〔宁我负人,毋人负我〕。【词语宁教我负人,莫教人负我】 成语:宁教我负人,莫教人负我
战国秦.商鞅《商君书.修权》:“谚曰:‘蠹(dù蛀虫)众木折,隙大墙坏。’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,则下离上。下离上者,国之隙也。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,此民之蠹也。故有隙蠹而不亡者,天下鲜矣。”商鞅以蛀
恼:烦恼,恼怒。 意谓多情的一方,遇着无情的对方,自然产生烦恼。语出宋.苏轼《蝶恋花.春景》:“笑渐不闻声渐悄,多情却被无情恼”。宋.黄裳《蝶恋花.月词》:“欲驻征轮无计那,世上多情却被无情恼。”清
同“桃花洞”。清王夫之《归朝欢.春晚》词:“任桃花路杳天台,不道仙源隔。”
比喻暂时委曲,求得将来伸展其志。《易.系辞下》,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得以存身也。”尺蠖:一种昆虫,爬行时屈伸其身体,状如尺的量物。信通“伸”。偏正 尺蠖,蛾的幼虫,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。
源见“邹衍谈天”。指能言善辩的口齿。宋苏轼《洞庭春色》诗:“须君滟海杯,浇我谈天口。”明王问《驻云飞.吊古》曲:“地割鸿沟,千古英雄项与刘。说士谈天口,战士屠龙手。”
《周礼.夏官.司爟》:“司爟掌行火之政令,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。”郑玄注:“郑司农说以㔌子曰:‘春取榆柳之火,夏取枣杏之火,季夏取桑柘之火,秋取柞楢之火,冬取槐檀之火。’”古时寒食禁火,到唐 宋时,根据
同“秦晋之好”。元乔吉《金钱记》三折:“我与你成就秦 晋之缘何如?”见“秦晋之好”。【词语秦晋之缘】 成语:秦晋之缘汉语大词典:秦晋之缘
《山海经.大荒东经》:“有小人国,名靖人。”晋.郭璞注:“《诗含神雾》曰:‘东北极有人长九寸。’殆谓此小人也。或作竫,音同。”《列子.汤问》:“东北极有人名曰竫人,长九寸。”晋.张湛注:“见《山海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