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辩口谈天

辩口谈天

源见“邹衍谈天”。谓议论宏大,十分雄辩。唐罗隐《酬黄从事怀旧见寄》诗:“长绳系日虽难绊,辩口谈天不易穷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 (驺衍) 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,《终始》、《大圣》之篇十余万言。其语闳大不经,必先验小物,推而大之,至于无垠。先序今以上至黄帝,学者所共术, 大并世盛衰, 因载其��祥度制,推而远之,至天地未生,窈冥不可考而原也。先列中国名山大川,通谷禽兽,水土所殖,物类所珍,因而推之,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。……王公大人初见其术,惧然顾化,其后不能行之。”“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,……故齐人颂曰:‘谈天衍,雕龙奭,炙毂过髡。’”集解引汉·刘向《别录》曰:“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,天地广大,尽言天事,故曰‘谈天。’”

【今译】 邹衍 (一作“驺衍”) 是战国时齐国人,为当时有名的学者辩士。他著书十余万言,议论闳大不经,都是从小的事物开始,逐渐推衍扩大,一直到无限。从当代上溯至黄帝,辨析历代盛衰,一直到天地未生的浑沌状态。或者先讲中国的山川乌兽出产,推广到海外人所未见之地。王公大臣听了他的议论,都惊叹不已,为之倾倒,但无法实行。当时人称他为“谈天衍”,因为他一开口就是天地万物,尽说的天地宇宙,所以说是“谈天”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议论宏大,善于雄辩; 或谈吐漫无际涯,怪异难信。

【典形】 辩口谈天、辨析天口、口道邹衍、谈天、谈天口、谈天衍、谈天邹、谈天邹了、谈天容、谈天舌本。

【示例】

〔辩口谈天〕 唐·罗隐《酬黄从事怀旧见寄》:“长绳系日虽难绊,辩口谈天不易穷。”

〔辨析天口〕 唐·李白《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》:“亦有抗节玉立,光辉炯然,气高时英,辨析天口。”

〔口道邹衍〕 明·陈子龙《行路难》之十七:“玄驹绕绕枯桑下,口道邹衍大九州。”

〔谈天〕 唐·李白《赠韦秘书子春》:“谈天信浩荡,说剑纷纵横。”

〔谈天口〕 元·白朴《墙头马上》:“他那里谈天口喷珠玉,一划的者也之乎。”

〔谈天衍〕 宋·苏轼《南禅长老和诗不已》:“那将坐井蛙,而比谈天衍。”

〔谈天邹〕 清·赵执信《上元日微阴夕泊惠州》:“连浮大白纵鲸吸,怪语顿发谈天邹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陆海

    同“陆海潘江”。前蜀贯休《赠抱麻刘舍人》诗:“双溪逢陆海,荆渚遇平津。”【词语陆海】   汉语大词典:陆海

  • 皮相

    源见“披裘负薪”。指识见肤浅。郭沫若《文艺论集.批评与梦》:“他对于《广寒宫》的几句话,却可惜全是一种皮相的批评。”【词语皮相】   汉语大词典:皮相

  • 皇天后土

    天神和地神。《书.武成》:“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亦指天地。《左传.僖公十五年》:“君履后土而戴皇天,皇天后土,实闻君之言。”并列 指天地神灵。《尚书·武成》:“予小子其承厥志,厎商之罪,告于

  • 百不一爽

    又作“百不一失”,“百无一失”。百:形容“多”。爽:失;差。指一百次中没有一次失误或差错。 戴敦元(?-1834年),字金溪,开化(今浙江开化县)人。幼年读书记忆力强,十岁举称神童。当时学政考他,他下

  • 蜉蝣羽

    《诗.曹风.蜉蝣》:“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”毛传:“蜉蝣,渠略也,朝生夕死,犹有羽翼以自修饰。”朱熹集传:“此诗盖以时人有玩细娱而忘远虑者,故以蜉蝣为比而刺之。”后因以“蜉蝣羽”比喻只顾目前、不图将来

  • 深博无涯涘

    涯涘( ㄙˋ sì ):水的边际。 精深博大像海水无边。 形容文风,也形容人品。语出唐.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为词章,泛滥停蓄,为深博无涯涘,而自肆于山水间。”明.李贽《焚书.书答.附顾沖老送

  • 萧墙变起

    同“萧墙祸起”。明梁辰鱼《浣纱记.论侠》:“但恐国家无人,萧墙变起,如何是好!”【词语萧墙变起】   汉语大词典:萧墙变起

  • 登车泣贵嫔

    《晋书》卷七《成帝纪》:东晋成帝咸和三年五月,“(苏)峻逼迁天子于石头,帝哀泣升车,宫中恸哭。”东晋成帝司马衍因叛逆苏峻逼迫赴石头城,登车时,宫中嫔妃一片哭声。后遂用为皇帝出奔之典。唐.杜甫《伤春五首

  • 麋角鸽羽

    《北齐书.李绘传》:“绘字敬文,……河涧守崔谋恃其弟暹(崔暹,安平人,字季伦,官御史中尉、度支尚书、仆射,曾作表弹劾免官死多人,威名日盛)势,从绘乞麋角鸽羽。绘答书曰:‘鸽有六翮,飞则冲天;麋有四足,

  • 一鼓之雄

    源见“一鼓作气”。喻指旺盛的锐气。唐元稹《加陈楚检校左仆射制》:“亦所以作万夫之气,增一鼓之雄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