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邹缨齐紫

邹缨齐紫

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:“邹君好服长缨(此指系在颔下的长帽带),左右皆服长缨,缨甚贵。邹君患之,问左右。左右曰:‘君好服,百姓亦多服,是以贵。’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,国中皆不服长缨。”

又“齐桓公好紫服,一国尽服紫。五素不得一紫。桓公患之,……管仲曰:‘君欲止之,何不试勿衣紫也?谓左右曰:吾甚恶紫之臭(气味)。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,公必曰:少却,吾恶紫臭。’公曰:‘诺。’于是日,郎中(郎,即古廊字,此指宫中)莫衣紫,其明日,国中莫衣紫,三三,境内莫衣紫也。”

韩非在这里记述了两个上行下效的小故事:第一个说的是,邹国的国君喜欢佩戴长帽带,周围的人都跟着学,帽带一下子贵起来。邹君问明情况后,把帽带割断了,城中的人看到后,于是都不再戴长帽带了。第二个说的是,齐桓公好穿紫衣服,满城的人都跟上效仿。桓公感到很讨厌,就按管仲的办法去做,首先自己脱下紫衣,见了穿紫衣的就说,我最讨厌紫服的气味。果然三天后境内连一个穿紫衣的也没有了。后因以“邹缨齐紫”比喻上行下效。

南史.儒林传论》:“语云:‘上好之,下必有甚焉者。’是以邹缨齐紫,且以移俗。”这里把“邹缨齐紫”连为一体,其语即本源于上述韩非文。


并列 比喻上行下效。语本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齐桓公好服紫,一国尽服紫,当是时也,五素不得一紫,桓公患之……管仲曰:‘君欲止之,何不试勿衣紫也?’谓左右曰:‘吾甚恶紫之臭。’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,公必曰:‘少却,吾恶紫臭。’公曰:‘诺。’于是日郎中莫衣紫,其明日国中莫衣紫,三日境内莫衣紫也。邹君好服长缨,左右皆服长缨,缨甚贵。邹君患之,问左右,左右曰:‘君好服,百姓亦多服,是以贵。’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,国中皆不服长缨。”《南史·儒林传论》:“语云‘上好之,下必有甚焉者。’是以~,且以移俗。”△多用于描写行为方面。


【词语邹缨齐紫】  成语:邹缨齐紫汉语词典:邹缨齐紫

猜你喜欢

  • 云龙风虎

    源见“风从虎,云从龙”。喻君臣相得。宋韩淲《满庭芳.王寺簿生朝》词:“功名事,云龙风虎,行矣佩金章。”见“风虎云龙”。【词语云龙风虎】  成语:云龙风虎汉语大词典:云龙风虎

  • 潘兴

    同“潘安秋兴”。唐刘言史《立秋日》诗:“才薄无潘兴,便便昼偃庐。”

  • 冬日

    同“冬爱”。南朝 齐王俭《褚渊碑文》:“君垂冬日之温,臣尽秋霜之戒。”【词语冬日】   汉语大词典:冬日

  • 高阳兴

    源见“高阳酒徒”。指酒兴。唐白居易《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见示八韵》:“甪里年虽老,高阳兴未阑。”

  • 诎乏

    《汉书.扬雄传下》:“展民之所诎,振民之所乏。”后以“诎乏”称困乏。明海瑞《覆朱镇山尚书书》:“仍领部事,左右廊庙,大行其道有机会矣。公私诎乏,何足为念?”【词语诎乏】   汉语大词典:诎乏

  • 瑶瑟怨

    源见“湘灵鼓瑟”。指幽怨的琴声。唐刘禹锡《潇湘神》诗之二:“楚客欲听瑶瑟怨,潇湘深夜月明时。”

  • 添筹

    同“添海屋筹”。清赵翼《己巳元旦》诗:“添筹且喜增年岁,鼓缶惟当乐夕晨。”【词语添筹】   汉语大词典:添筹

  • 田郎字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一八七“居处部”“柱”下引《三辅决录》:“长陵田凤,字季宗,为尚书郎,仪貌端正,入奏事。灵帝目送之,因题殿柱曰:‘堂堂乎张,京兆田郎。’”东汉尚书郎田凤,字季宗,有仪容,灵帝倍加赏识,曾

  • 舍本从末

    同“舍本逐末”。《醒世恒言.汪大尹火焚宝莲寺》:“又有一等人,自己亲族贫乏,尚不肯周济分文,到得此辈募缘,偏肯整几两价布施,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!”见“舍本逐末”。《醒世恒言》卷39:“又有一等人,自

  • 尽是刘郎去后栽

    刘郎:指刘禹锡。 这里的桃花全是我刘禹锡离开此地后栽植的。据刘禹锡《再游玄都观诗引》:“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,此观未有花。是岁出牧连州,寻贬朗州司马,居十年召至京师,人人皆言,有道士手植仙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