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金篦刮眼膜

金篦刮眼膜

同“金篦刮目”。唐杜甫《谒文公上方》诗:“金篦刮眼膜,价重百车渠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涅槃经》八:“有盲人为治目,故造诣良医,是时良医,即以金篦刮其眼膜。”《北史·孝行传·张元传》:“及元年十六,其祖丧明三年。元恒忧泣,昼夜读佛经,礼拜以祈福閤。后读《药师经》,见‘盲者得视’之言。遂请七僧,然七灯,七日七夜转《药师经》行道。……如此经七日,其夜梦见一老翁,以金鎞疗其祖目,于梦中喜跃,遂即惊觉,乃遍告家人。三日,祖目果明。”

【今译】 《涅槃经》讲,有盲人为治疗眼病,去看良医,良医就用金篦为他刮除眼膜。南北朝时张元,其祖父因为眼病丧失视力三年,张元十分忧愁,为此请僧人做法事,七天七夜转《药师经》拜求佛祖,夜里梦见一老翁用金篦为其祖父治眼。后来其祖父果然重见光明。金篦是一种形似箭镞的手术刀,古代印度医者用它来刮除病人眼中的翳膜,印度僧人受戒时,将金篦加于眼上,以示刮除无智膜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去除障碍,使心地明净; 也用以形容治疗眼疾。

【典形】 宝篦刮、烦金篦、刮膜篦、刮眼膜、金篦刮膜、金篦刮目、金篦刮眼膜、金篦术、刮膜金篦、金篦开倦眼、眼膜欲刮、尘眼开金篦。

【示例】

〔宝篦刮〕宋·苏舜钦《奉酬公素学士见招》:“病膜谁将宝篦刮,痒背恰得仙人抓。”

〔烦金篦〕 宋·陈与义《留别心老》:“每见眼自明,不复烦金篦。”

〔刮膜篦〕 宋·陆游《醉归》:“禅心每笑弹棋局,道眼长捐刮膜篦。”

〔刮眼膜〕 宋·陆游《赠苏召叟》:“才华刮眼膜,文字愈头风。”

〔金篦刮膜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无实病目》:“金篦刮膜会有时,汤熨取快术诚短。”

〔金篦刮眼膜〕 唐·杜甫《谒文公上方》:“金篦刮眼膜,价重百车渠。”

〔金篦术〕 唐·刘禹锡《赠眼医婆罗门僧》:“师有金篦术,如何为发蒙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墨翟耻论兵

    《墨子》卷五《非攻上》:“今小为非,则知而非之;大为非攻国,则不知非,从而誉之,谓之义,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?”又,卷五《非攻下》:“是故墨子曰:‘今且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,中情将欲求兴天下之利,除

  • 慈航

    佛家语。谓佛能以慈悲之心,普度众生,使脱离苦海,得登彼岸,有如航船之济众。南朝梁萧统《昭明太子集.开善寺法会》诗:“法轮明暗室,慧海度慈航。”【词语慈航】   汉语大词典:慈航

  • 文字狱

    因诗文致罪的案件,是封建专制主义摧残文化、镇压文人的反动措施。文字狱始于汉,如杨恽以《答孙会宗书》被杀,但以明、清两代最多,亦最残酷。《汉书.杨恽传》:“会有日食变,驺马猥佐成上书告恽,骄奢不悔过,日

  • 不因一事,不长一智

    不因一事,亦作“不经一事”。意思说不经历过这一事,就不能增长对这一事的知识。宋代悟明《联灯会要.道颜禅师》:“老赵州十八以上便解破家散宅,徒为戏论,虽然如是,不因一事,不长一智。”清代曹雪芹《红楼梦》

  • 避世金马

    同“避世金门”。《北齐书.樊逊传》:“人有讥其靖默不能趣时者,逊常服东方朔之言,陆沉世俗,避世金马,何必深山蒿庐之下。遂借陆沉公子为主人,拟《客难》,制《客诲》以自广。”述补 身为朝廷命官而逃避世务。

  • 民不可与虑始,而可与乐成

    虑:谋划。始:事业的开端。乐成:欢庆成功。 不能跟一般人商量创新的事,只可在事后跟他们一起乐享其成。语出《商君书.更法》:“语曰:‘愚者闇于成事,知者见于未萌。民不可与虑始,而可与乐成。’”也引作〔

  • 鸢肩相

    同“鸢肩火色”。明高启《马周见太宗图》诗:“书生未有鸢肩相,只说君臣际会难。”

  • 奔丧

    《礼记.奔丧》篇,唐代孔颖达疏:“案郑《目录》云,名曰《奔丧》者,以其居他国,闻丧奔归之礼。”原意非专指奔父母亲丧。后代则专称闻父母丧而奔赴之,为“奔丧”。【词语奔丧】   汉语大词典:奔丧

  • 孟家珠

    《乐府诗集》卷四十九《孟珠》题解引《古今乐录》:“《孟珠》十曲,二曲,依歌八曲。旧舞十六人,梁八人。”其词有“道逢游冶郎,恨不早相识。”“愿得无人处,回身与郎抱。”《乐府诗集》中有一组南朝时歌咏爱情的

  • 蝮蠚手则斩手,蠚足则斩足

    谓人临危应当捐弃小肢以保全大体。《汉书.田儋传》:“齐王曰:蝮蠚手则斩手,蠚足则斩足。”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蠚( ㄏㄚˊ há 喝,又读 ㄖㄨㄛˋ ruò 若),螫也。”(蛇类及昆虫类之含有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