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骑曹不记马

骑曹不记马

晋书.王徽之传》:“徽之字子猷。性卓荦不羁,为大司马桓温参军,蓬首散带,不综府事。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,冲问:‘卿署何曹?’对曰:‘似是马曹。’又问:‘管几马?’曰:‘不知马,何由如数!’又问:‘马比死多少?’曰:‘未知生,焉知死!’”后以“骑曹不记马”指有名士习气,不理事务。唐杜甫《寄从孙崇简》诗:“吾孙骑曹不记马,业学尸乡多养鸡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简傲》:“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,桓问曰:‘卿何署?’答曰:‘不知何署,时见牵马来,似是马曹。’桓又问:‘官有几马?’答曰:‘不问马,何由知其数?’又问:‘马比死多少?’答曰:‘未知生,焉知死?’”注引南朝宋·何法盛《晋中兴书》曰:“桓冲引徽之为参军,蓬首散带,不综知其府事。”《晋书·王徽之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晋代王徽之 (字子猷) 性情狂放不羁。他作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,蓬着头发,散着衣带,不理本府事务。桓冲问他:“你管什么官署?”王答:“不知是什么官署,时常见牵马来,恐怕是马曹吧。”桓又问:“官署里共有多少匹马?”王答:“不管马,怎么知道数目?”又问他:“马近来死了多少?”王答:“活的都不知道,怎么会知道死的?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有名士习气,不理世务。

【典形】 参军判马曹、呼骑曹为马曹、骑曹不记马、屈骑曹、似马曹、问马曹、羞问马、禄仕似马曹、马曹狂掾史。

【示例】

〔参军判马曹〕 宋·陆游《读书》:“文辞博士书驴券,职事参军判马曹。”

〔呼骑曹为马曹〕 宋·苏轼《送李公恕赴阙》:“尽坏屏障通内外,仍呼骑曹为马曹。”

〔骑曹不记马〕 唐·杜甫《寄从孙崇简》:“吾孙骑曹不记马,业学尸乡多养鸡。”

〔屈骑曹〕 金·元好问 《送曹吉甫》:“意气羡君豪,怜君屈骑曹。”

〔似马曹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张安道读杜诗》:“巨笔屠龙手,微官似马曹。”

〔问马曹〕 宋·陆游《自诒》:“不解书驴券,安能问马曹?”

〔羞问马〕 宋·陆游《初归杂咏》之二:“偶尔作客羞问马,颓然对客但称猫。”


【词语骑曹不记马】  成语:骑曹不记马汉语词典:骑曹不记马

猜你喜欢

  • 鹤归故里

    同“鹤归华表”。宋刘克庄《贺新郎.癸亥九日》词:“鹤归故里空悲咤,叹原头、累累高冢,落英凋谢。”

  • 萧曹

    辅佐刘邦创建汉朝基业的开国功臣萧何、曹参的合称。萧何(?-前193年)沛县(今属江苏)人。曾为沛县吏。末辅佐刘邦起义。起义军入咸阳,刘邦封汉王,任他为丞相。楚汉战争中,荐韩信为大将,并留守关中,输送士

  • 啮被

    《南史.乐颐之传》:“乐颐之(《南齐书》作‘乐颐’)字文德,南阳湼阳人也,世居南郡,少而言行和谨,仕为京府参军。父在郢病亡,颐之忽悲恋涕泣,因请假还,中路果得父凶问,便徒跣号咷,出陶家后渚,遇商人附载

  • 乌台诗案

    宋朋九万《东坡乌台诗案》载:宋苏轼因反对新法,遭到贬官流徙。他写诗寄意,表达自己的感受。元丰二年(1079年)受到弹劾,坐作诗谤讪,下御史台(乌台)问罪。当时称为“乌台诗案”。后被列入历史上文字狱的典

  • 中庸其至矣乎

    中庸:孔子的最高道德标准。中,折中。庸,平常。孔子宣扬中庸之道,就是要人们办事调和折中,不偏不倚。至:极。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,该是最高的了。语出《论语.雍也》:“子曰:‘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!民鲜

  • 彩凤求凰

    同“凤求凰”。宋贺铸《凤求凰》词:“南薰难销幽恨,金徽上,殷勤彩凤求凰。”

  • 出幽迁乔

    同“出谷迁乔”。晋刘琨《答卢谌诗》之八:“光光段生,出幽迁乔,资忠履信,武烈文昭。”并列 比喻人的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。语出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:“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”晋·刘琨《答卢谌诗》之八:“光光

  • 二疏金

    源见“疏傅散金”。指俸余之钱。金周昂《晓望》诗:“柴荆生事窄,宁忆二疏金。”

  • 偭规错矩

    《楚辞.离骚》:“固时俗之工巧兮,偭规矩而改错。”王逸注:“偭,背也。圆曰规,方曰矩。改,更也。错,置也。言今世之工,才知强巧,皆去规矩,更造方圆,必失坚固,败材木也。”后因以“偭规错矩”谓违背和改变

  • 执耳

    同“执牛耳”。明张煌言《复卢牧舟同马若腾书》:“傥老祖台肯执耳齐盟,则元老临戎,军声克振。”【词语执耳】   汉语大词典:执耳